我们来看《彼得前书》第3章。第3章和前两章一贯的主题,都还是在讲成圣的内容,以忍耐受苦的心感化人,讲到了人圣洁的生命,当我们活出来的时候,就能为主所用,给他作福音的见证。
第3章分两个部分:第1节到第7节,讲了一个特别的话题,是主对妻子和丈夫的成圣的劝勉;第8节到本章的最后在讲为义受苦,如同主耶稣基督一样,这一段和第2章的后半段是非常近似的,我们今天可以看一下这两边(处),就是二章的最后和三章的最后,他很强烈的告诉我们一个为义受苦的信息,这也是《彼得前书》反复出现的主题,受苦这个词在《彼得前书》经常出现。可见,圣灵借着彼得鼓励我们,在主里愿意忍耐,为主做那荣耀的见证,因为当我们为义受逼迫的时候,自然就能荣耀主的名,而我们也因此会得神的祝福。
在第3章的前半段,我们先来看妻子和丈夫的劝勉,这是非常有实用性的,因为这是我们今天每个家庭也都会碰到的,使徒保罗在他的书信里,也反复讲到了类似的信息。我们来看一下,分两个不同的角度:妻子的角度和丈夫的角度。妻子的角度比较长,1节到第6节,
彼得前书3:1
1你 们 作 妻 子 的 要 顺 服 自 己 的 丈 夫 ; 这 样 , 若 有 不 信 从 道 理 的 丈 夫 , 他 们 虽 然 不 听 道 , 也 可 以 因 妻 子 的 品 行 被 感 化 过 来 ;
虽然是在讲妻子和丈夫的关系,可以看见属灵的真理这个主线条还是一样的,就是鼓励我们这些得救的人,能够去把主的圣洁的生命活出来,以感化我们身边的亲人。在这里对妻子也是一样的,就是如果有不信从道理的丈夫,因着妻子的品行,这丈夫就蒙了光照,就可能得救。
注意这里是 因 妻 子 的 品 行 ,因妻子的品行就远比妻子用话语去责备、去推动效果要好得多。我们常常会有负担,给家里的亲人传福音。什么样是最好的福音的信息呢?是我讲的这个话呢?还是我把这个话在我生命中活出来的呢?肯定是后面一个。
我们是不是真的信呢?我们身边的亲人是最最清楚的,我们可以口头上说圣经的这些道理,但是当我们行动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方向如果是反的话呢,这样的见证就非常糟糕了,这就使得我们身边的亲人他们会观察我们,他们会看我到底是真的相信吗?当我们是反着走的时候,神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也会跟别人讲,但是当我要去选择的时候,我却还是用罪的方法、用世界的方法去解决这麻烦的时候,那我身边的亲人就不会被触动,他会把这当做又是一个虚伪的宗教。
所以,品行被使用,一定是当事人——这个妻子被神全然得着,她愿意谦卑在神的手里,神就可以用她,当她能够行出神让她行的这美妙的见证的时候,她的丈夫就可能被感化过来。三章的2节是这么说,
彼得前书3:2
2 这 正 是 因 看 见 你 们 有 贞 洁 的 品 行 和 敬 畏 的 心 。
这就解释了我们刚才讲的 贞 洁 的 品 行 和 敬 畏 的 心 ,这两个都是出于神的。我们身边的人会很仔细的观察我们,当他看见了贞洁的品行,他就知道这样的事除了神(能做)人是做不到的,因为世人都是罪人;敬畏的心就更加是了,我做一个对自己不利的决定,是因为我敬畏我的神,这样的一个对我身边亲人的冲击是会很大的。
第3章的3节就讲到了妆 饰,因为这是在讲姊妹,所以妆 饰就非常重要了,
彼得前书3:3-4
3 你 们 不 要 以 外 面 的 辫 头 发 , 戴 金 饰 , 穿 美 衣 为 妆 饰 ,
4 只 要 以 里 面 存 着 长 久 温 柔 、 安 静 的 心 为 妆 饰 ; 这 在 神 面 前 是 极 宝 贵 的 。
这两节经文很重要,因为它告诉了我们今天作为姊妹们如何打扮自己,经文清楚的命令就是,不是以外在的所有的妆饰来打扮,这里用的例子是辫 头 发 , 戴 金 饰 , 穿 美 衣 ,当然肯定还会有其他更多,这些特点都是外在的,我怎么样使自己外在显得更漂亮?我甚至在这个基础上我还可以再往前进,我不但戴金饰,穿美衣,我还可以整容,虽然这个没有讲到整容或者其他的事,但显然只要是外在的,我们可以借着这三个就能知道神并不喜悦。
那神喜悦什么呢?(第4节)里面。外面和里面,3节、4节有个鲜明的对比,那里面是什么呢?长久温柔、安静的心;是以心为妆饰。这就很令我们感到诧异了,因为我们讲到的妆 饰都是眼睛能见的,那心为妆 饰我怎么见呢?但事实上,人当里面被神改变了之后,他外在所散发出来的光,远不是那妆饰——辩头发、金饰、美衣所能够达到的,换句话说,就是长久温柔、安静的心所带来的外面的散发出来的光,吸引人的光,远大过这什么金饰、美衣。
这是一个基督徒姊妹需要去认真思考的,她到底要选世界的路?也就是第3节,还是选神的路?也就是第4节,我们总是要做决定。我们不能嘴巴上讲我要信主,但是我最终做的事情又是和世界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想一想,假设一个姊妹她一直都跟她的丈夫讲福音,但是她碰到自己妆饰的时候,她全是按照第3节去做的,我们很难想象这个丈夫会被感化。我们看一下这边讲的一个例子,就是撒拉,第5节说,
彼得前书3:5-6
5 因 为 古 时 仰 赖 神 的 圣 洁 妇 人 正 是 以 此 为 妆 饰 , 顺 服 自 己 的 丈 夫 ,
6 就 如 撒 拉 听 从 亚 伯 拉 罕 , 称 他 为 主 。 你 们 若 行 善 , 不 因 恐 吓 而 害 怕 , 便 是 撒 拉 的 女 儿 了 。
撒拉就是这样的,撒拉就是所有姊妹的一个榜样,因为她就做到这两点:她是以安静为妆饰的;她是顺服自己丈夫的。这两点都是靠着肉体是不可能(做到)的。靠着肉体我们都不愿意顺服的,我的老我都是想要打扮自己的。那我什么时候能做到?我的老我真得死在十字架上,我知道神的话是对我有意义的,我也愿意按他的话行。当我在里面做了这个决定,我尝了主恩,我愿意被他吸引,我不断的与他的关系更近的时候,慢慢慢慢我就做到像撒拉这样。这是一个对姊妹非常好的见证,当她这么做的时候,对不信的丈夫的影响就是非常深的。
我们来看第2个方面,就是讲丈夫,第7节,
彼得前书3:7
7 你 们 作 丈 夫 的 , 也 要 按 情 理 ( 原 文 是 知 识 ) 和 妻 子 同 住 ; 因 他 比 你 软 弱 ( 比 你 软 弱 : 原 文 作 是 软 弱 的 器 皿 ) , 与 你 一 同 承 受 生 命 之 恩 的 , 所 以 要 敬 重 他 。 这 样 , 便 叫 你 们 的 祷 告 没 有 阻 碍 。
对丈夫的要求就是敬重、恩待自己的妻子,不要苦待她,这是一个命令来的,因为这个命令是有一个警告的,在第7节的最后:便 叫 你 们 的 祷 告 没 有 阻 碍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丈夫他是得救的,他自然会有祷告,但如果他没有按照神的话去恩待、敬重他的妻子,因为他的妻子是软弱的器皿,神把男人放在头,女人放在顺服的位置,所以神对丈夫的这个要求,就自然是要恩待、善待在他权柄之下的,如果他没有做到,会有一个后果,这个后果就是祷告有阻碍。
我们知道,若我不按神的话行,我再去神那里祷告,神就听不见了,其实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因为我不在主里,那我在对谁祷告呢?我们能想象一个丈夫他说他信主,他最后做的一些事,不是按照神的话行的,他自己在罪中,他在家里苦待他的妻子,那他再去祷告,他是对谁说话呢?所以自然祷告就没有果效。
在第三章的前半段这两个例子,其实是在讲家庭,对我们有很强的可应用性,同时也在讲一个一般的原则,就是我们总是要关注自己的属灵生命,也就是我自己跟主的关系怎样。一个妻子若自己跟主的关系不正的,她是不可能做到顺服丈夫和以安静的心为妆饰的;一个丈夫自己跟主的关系不近,他是不可能善待、敬重他的妻子的。只有我们各自到主那里去,使我们各自在主面前谦卑,真的被主得着,我才可能按照三章的前半段的这个要求行。所以当我们关注自己的属灵生命的时候,我们这样的见证就能影响他人。比方说妻子她的一个见证就可能感化她的丈夫。
三章的后半段还是继续这个主题,这个主题在二章的后半段也是一致的,就在讲为义受苦。我们先看几个点:第1个点是8节到第13节,这里很长一段在讲,要劝告我们的,以善待人,离恶行善。以善待人其实就是怀舍己的爱来待人,这个人当然先是包括弟兄,第8节,
彼得前书3:8
8 总 而 言 之 , 你 们 都 要 同 心 , 彼 此 体 恤 , 相 爱 如 弟 兄 , 存 慈 怜 谦 卑 的 心 。
你们都要彼此同心;这个“你们”显然是得救的那些人。彼 此 体 恤 , 相 爱 如 弟 兄 , 存 慈 怜 谦 卑 的 心 ,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但第9节,
彼得前书3:9
9 不 以 恶 报 恶 , 以 辱 骂 还 辱 骂 , 倒 要 祝 福 ; 因 你 们 是 为 此 蒙 召 , 好 叫 你 们 承 受 福 气 。
这里就不单单可能是主里的,主里虽然也会彼此得罪,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忍受的顶撞是不得救的罪人给的。比方说一个不得救的丈夫,对待得救的妻子,很可能就是有许多苦待的、有许多的伤害的,在这个时候很自然我们就会想到第9节的经文,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为此蒙招的。作为一个基督徒,无论是弟兄还是姊妹,我们该怎么去面对人的逼迫呢?这是一个受苦的环境。我们要想到,神召我就是为要作见证的,因为要承受福气。
所以第10-12节就鼓励我们守在善里,远离恶。13节说,
彼得前书3:13-14
13 你 们 若 是 热 心 行 善 , 有 谁 害 你 们 呢 ?
14 你 们 就 是 为 义 受 苦 , 也 是 有 福 的 。 不 要 怕 人 的 威 吓 ( 的 威 吓 : 或 译 所 怕 的 ) , 也 不 要 惊 慌 ;
13-14节是个过渡,因为8-13节在讲我们不要去行恶,不要以恶报恶,要守在善里,守在舍己的爱里。13节讲的,如果我们这么做,一般来说就能化解纷争了。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以善报恶的人,对方还会不断的升级他的怒气,很难,一般情况下不太会,他慢慢的,他可能也就算了。
但是,彼得在这里说,你 们 若 热 心 行 善 , 有 谁 害 你 们 呢 ? 这固然是这样,但还有个比这更好的教导,就是 你 们 就 是 为 义 受 苦 , 也 是 有 福 的 。他的意思是就算你在热心行善的时候,不断的有人逼迫你,但你也是有福的。这是一个在《彼得前书》里的主线。
《彼得前书》始终盼望我们去思考一个话题,就是我守在神给我的道里,为要活出圣洁的生命,以舍己的爱来待人的时候,如果我还是受苦,这样的受苦是有很大益处的。彼得想要鼓励我们,这样的受苦是好的。我们也可以想象,这是在当时彼得写信的对象,这封信——《彼得前书》的时代,其实已经在初代教会相对比较晚(的时候)了,应该是公元60年以后的事了,那个时候逼迫已经比较多了,所以彼得要鼓励在基督里的初代教会的圣徒们,就是他们不要因此灰心,不要远离神的善道,不按照神的善道去行,自然的就会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义受苦是怎么回事。
其实,在二章的后半段,我们已经讲到了为义受苦,第2章的第12节,
彼得前书2:12b、15b
12b …… , 因 看 见 你 们 的 好 行 为 , 便 在 鉴 察 ( 或 作 : 眷 顾 ) 的 日 子 归 荣 耀 给 神 。
15b …… , 可 以 堵 住 那 糊 涂 无 知 人 的 口 。
当我们行善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还是为了使得人能够回转。我们来看一下3章的17节,3章16节讲的是一样的意思。
彼得前书3:16
16 存 着 无 亏 的 良 心 , 叫 你 们 在 何 事 上 被 毁 谤 , 就 在 何 事 上 可 以 叫 那 诬 赖 你 们 在 基 督 里 有 好 品 行 的 人 自 觉 羞 愧 。
神始终是鼓励他的孩子们,以温柔的心去感化身边的不信的人。我们今天怎么去把福音讲出去呢?一个很有力的武器就是像基督那样;基督那活出来的生命,对人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主在受难的时候,最后当天在场的那百夫长说:这 真 是 神 的 儿 子 !耶稣所活出来的这荣耀的生命,即便是一个不信的外邦的罗马百夫长,他都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神的儿子。所以在我们所面临的这地上的环境的时候,我们也是一样的,我们也是要活出神荣耀的生命,以这样的生命来影响人、感化人,使人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善的,这就是基督的荣耀,所以自觉羞愧。
我们在三章后半段的第2个点,其实就是我们刚才14节到第17节的部分,就是如果我们就算是为义受苦,也不要害怕,不要惊慌,而且要常常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别人。回答别人什么呢?就是我们到底靠什么守在这样的苦难里, 就 要 常 作 准 备 , 以 温 柔 、 敬 畏 的 心 回 答 各 人 (第15节)。如果我平时并不是思考这些盼望的,我怎么讲呢?正是因为我一直盼望的就是主来接我回天家,我盼望的是被提,那别人问我的时候我才能回答,正是因为我自己的盼望在永恒里,所以这样的准备就可以使我们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那些好奇的人。
第16节最后就讲到了,叫那些看见的人就自觉羞愧。所以这是为义受苦的一个果效、一个好处。同时在第17节就讲到了结论,
彼得前书3:17
17 神 的 旨 意 若 是 叫 你 们 因 行 善 受 苦 , 总 强 如 因 行 恶 受 苦 。
这样的结论和在二章的18节到最后的结论是一样的,
彼得前书2:20
20 你 们 若 因 犯 罪 受 责 打 , 能 忍 耐 , 有 甚 麽 可 夸 的 呢 ? 但 你 们 若 因 行 善 受 苦 , 能 忍 耐 , 这 在 神 看 是 可 喜 爱 的 。
我们昨天也分享到了,我们所受的跟耶稣所受的根本没有办法相比,无论是程度还是所受的这个苦带来的果效。我们最多可能就是感化一点人了,那耶稣在十字架上做的可是为我们的罪死了,付上了救恩的代价。所以第3章的第18节到22节就再一次重复了二章的最后的那结构,就是再一次让我们回到真正受苦的那一位,也就是耶稣基督身上去。
不同的角度,在这里,三章的第18节是这么说的,
彼得前书3:18
18 因 基 督 也 曾 一 次 为 罪 受 苦 ( 有 古 卷 作 : 受 死 )(这里的罪是我们的罪) , 就 是 义 的 代 替 不 义 的 , 为 要 引 我 们 到 神 面 前 。 按 着 肉 体 说 , 他 被 治 死 ; 按 着 灵 性 说 , 他 复 活 了 。
这就是在讲救恩,他一次为这罪受了苦,他是义的代替我这不义的。这再次印证我们昨天第2章的最后所得的那个结论,就是耶稣所受的苦的程度是大的,同时,他的果效也是大的,他能够救人。在三章的19节到最后,也就讲到这果效。这果效是什么呢?就是用挪亚(时代)当时的人做例子。
这里有几节可能容易引起误解的经文,
彼得前书3:19-20a
19 他 藉 这 灵 曾 去 传 道 给 那 些 在 监 狱 里 的 灵 听 ,
20a 就 是 那 从 前 在 挪 亚 预 备 方 舟 、 神 容 忍 等 待 的 时 候 , 不 信 从 的 人 。 …… 。
我们知道这里不是在讲耶稣死了,然后去了阴间,给阴间的灵魂传道,因为这个不符合圣经的原则,因为死了的人就进到永恒里,他不可能再有第2次机会——得救就得救了,失丧就失丧了。《路加福音》16章的财主和拉撒路的那个故事、那个例子就讲的很清楚:乞丐拉撒路是得救的,财主是失丧的;财主失丧,也就没有第2次机会了。
那这里在讲什么呢?三章的第19、20节是在讲挪亚的时代,耶稣的灵借着挪亚跟那个世代的人讲了100多年的福音,挪亚一边造船就一边传福音,是谁在他里面做呢?是耶稣的灵——圣灵在他里面既造这方舟,又传讲神要审判的信息。那个世代的人,我们可以把他看作其实就在等候审判——在监狱里的人,因为100多年以后这洪水就来了。所以在那个时候,许多是神容忍等待,因为方舟没有造好,挪亚在预备的时候,神是在忍耐等候,等什么呢?等人信。
但是,20、21节说,
彼得前书3:20b-21
20b …… , 藉 着 水 得 救 的 不 多 , 只 有 八 个 人 。
21 这 水 所 表 明 的 洗 礼 , 现 在 藉 着 耶 稣 基 督 复 活 也 拯 救 你 们 ; 这 洗 礼 本 不 在 乎 除 掉 肉 体 的 污 秽 , 只 求 在 神 面 前 有 无 亏 的 良 心 。
人得救不是因为洗礼,人得救是因为基督;挪亚时代的人,得救是因为那艘方舟。所以洗礼本身只是告诉我们一个形象、一个样子,说我们已经发生了一件事,就是我死了,埋了,又复活了。所以在这个段落里,就告诉我们,耶稣他所做的才是那真正受苦的事,而且这件事是最重要的,果效是最大的,因为他要救人;真正救人的是耶稣自己,真正受苦的也是他。
回到上下文我们就明白,彼得在这是鼓励我们回到那在受苦里的这忍耐的心,因为没有人能够说我喜欢受苦,但是当我们有永恒的盼望,我们看见真正为我们的罪死的耶稣的时候,我们就说:主啊,我也愿意。求主怜悯我们!哈利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