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查经
读经的方法和原则系列之五:文学上的上下文关系示例二以及文化背景的作用
- 背景资料
- 分类:中英文查经
- 发布于 2022年2月05日 星期六 22:35
- 点击数:719
文学上的上下文关系示例二:创39章约瑟和波提乏的妻的故事
1、约瑟的衣服
这个故事里约瑟的衣服留在波提乏的妻子手里,成了对他不利的证据。在约瑟的一生中多次提到衣服作为证据,通过“衣服”这个点,可以帮助我们把《创世记》里约瑟的诸多故事,甚至圣经的其他书卷联系起来。
l 创37:3,雅各给约瑟的彩衣,证明父亲对他的爱
l 创37:31-32,哥哥们把彩衣染了血送到雅各那里,做他已经死了的证据
l 创39:12-28,约瑟的衣服成了控告他的证据
l 创41:14,约瑟在监狱里换了衣服去给法老解梦,这衣服证明他可以去见法老了
l 创41:42-43,约瑟给法老解梦后,法老给约瑟穿上细麻衣,证明他的权柄
l 创45:22,约瑟给哥哥们各人一套衣服,证明约瑟原谅并接纳了他的哥哥们
l 赛61:3,“赞美衣”是得救的证据,得救的人才会赞美神
l 罗13:14,“披戴(穿上)主耶稣基督”,加3:27,“披戴(穿上)基督”,这里把耶稣基督比喻成衣服,穿上这衣服的就有了得救的证据
2、约瑟下埃及
创39:1就提到“约瑟被带下埃及去”,后来约瑟的其他家人都去了埃及。我们可能会问,神为什么要把约瑟和他的一家都带到埃及呢?通过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我们把《创世记》的其他部分以及圣经的其他书卷联系起来,看到神奇妙和深沉的安排。
创46:33-34,雅各一家的职业是牧羊人,埃及的歌珊地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是牧羊的好地方,但这只是部分原因。
创12:1-3,神应许亚伯拉罕他的后裔要成为大国。以色列人有个毛病就是很喜欢和其他民族的人通婚,这是实现这个应许的大障碍。38:2,犹大娶了迦南人的女儿为妻。雅各一家只有几十人,若和外族通婚后,很快将融合在迦南人当中,无法再区分谁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就不可能有太1章弥赛亚清晰的家谱溯源。神把雅各一家带到埃及歌珊地,正是因为埃及人厌恶牧羊的,消除了以色列人和当地埃及人通婚的可能性,保持了其血统的纯正。同时,歌珊地富饶多产,使雅各后裔繁衍迅速并身体强壮,到《出埃及记》的第一章,亚伯拉罕的后裔已经从七十人的一个家族(创46:27)发展成了一个约二百多万人的强大民族。
约瑟被带到埃及,是神在祂的智慧里的美好安排,不仅救了他的一家人,也救了当时全世界的人不至在饥荒中饿死。难怪约瑟在创50:20里赞叹:“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以上两个例子示范了在读圣经的某一片段的时候,把它前后的上下文、所在书卷的其他内容乃至整本圣经的其他书卷的内容联系起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神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一开始读经的时候找到这些联系会有些困难,但只要持续不断地读,一遍一遍地读,当你把圣经里的这些故事都记在脑子里,并祷告求主帮助你发现经文中的关联时,这些联系就形成了,而且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总之一点:要读经、不断地读经!
文化方面的上下文关系
我们所处的文化很可能和以色列的文化不同。对圣经写作时代和以色列人文化的了解对我们更好地解读圣经非常重要。
例一:两三个见证人
申19:15,“人无论犯什么罪,作什么恶,不可凭一个人的口作见证,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才可定案。”这是神给祂的子民制定的一个规则,构成了以色列民文化的一部分。
太18:16,主耶稣亲口肯定了这个规则。
约8:1-11,行淫被抓的妇人这个故事里,要拿石头打死妇人的那些人因着耶稣的话“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最后只剩下耶稣一人和妇人仍然站在当中。耶稣对妇人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如果你了解以色列文化中指控一个人犯罪必须有两三个见证人这个规矩的话,你就更容易理解耶稣为什么没有定妇人的罪(因为只剩一个见证人了)。主耶稣有资格定这妇人的罪,但祂没有,因为没有两三个见证人。这个细节也印证了太5:17,主耶稣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例二:洗手
太15:1-2记载了有一次,法利赛人指责耶稣的门徒吃饭的时候不洗手。洗手是犹太人宗教礼仪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犹太文化的组成部分。现代外科医生手术前洗手的方式就是学习了犹太人的洗手方法:双手指尖向上举起,用流水从指尖到肘部冲洗,清洁手及整个小臂,可以确保不被细菌感染。
例三:吃饭时的蘸手
约13:26,耶稣在吃最后的逾越节晚餐的时候,蘸了一点饼递给犹大。在犹太的文化中,吃饭时把蘸了肉汁的饼递给一个人就表示想和他成为朋友。耶稣的这个动作证明祂的确真诚地把友情给了犹大,希望再给他一次机会,但犹大选择不和耶稣做朋友。不是耶稣弃绝了犹大,是犹大弃绝了耶稣。
例四:膏抹
用油膏抹是犹太文化的组成部分,圣经中提到膏抹涉及以下原因:
1、膏抹君王、祭司和先知,这是最重要的受膏原因。这三类重要人物被外在的膏油膏抹象征着更为深刻的属灵事实,那就是神与他们同在、神的恩惠临到他们了(诗20:6)。
l 撒上16:3,君王(大卫)被膏抹的例子。
l 出28:41,大祭司亚伦和他的儿子们被膏抹
l 王上19:16,先知以利沙被膏抹
弥赛亚或者基督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受膏者”
l 耶稣是神的先知(申18:15;34:10;徒7:37),而且是比摩西更大的先知(约1:17;来3:2-3);
l 耶稣是神的大祭司(来3:1)
l 耶稣是神的王(太1:6,撒下7:13,启19:16)
耶稣身兼君王、先知和祭司三大职分,祂理所当然也要受膏。耶稣在公开服事的起头就宣告:“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祂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路4:18)
2、为羊驱虫
诗23:5,“…你用油膏了我的头…”。在这个诗篇中,大卫把神比作牧者,把自己比作羊,这里的膏抹就与为羊驱虫的文化背景有关。
3、装饰、打扮容貌
太6:17,耶稣说,“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这里指用油抹头和脸,使自己看起来荣光焕发。
得3:3,“你要沐浴抹膏…”,也是修饰打扮的用途。
4、医治疗伤
路10:34,好撒玛利亚人“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这里的膏抹是起到治疗的作用。
了解上述受膏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圣经中关于受膏的内容,也能帮助我们分辨有些关于“膏抹”的教导是否合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