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文查经

路加福音9章34-41节:医治鬼附的男孩


Download

上一次我们停在路加福音第九章耶稣登山变相显荣的中间的部分,在一开始九章的二十八节,耶稣带着三个门徒上了一座山,在山上,他们在祷告,耶稣祷告的时候,就变了形象。在第二十九节,他的形象是衣服洁白放光,在另外一处福音书讲到是地上漂布没有漂的那么白的,说明他是圣洁的,是地上没有的标准的圣洁。放光,我们上次也解了,是他自己的光,不是反射的光。不是仆人,像摩西这样反射神的光,耶稣自己就是神。所以这样的光是说明他的荣耀,他自己本来就是神所有的荣耀。

所以登山变相无非就是神里面的身份自己显出来了,他本来就是神,只不过在来地上的三十多年里,他隐藏了自己的荣耀,为了人的益处,因为他是神子,但是他必须要先成为人子才能替人赎罪,他成玛利亚所生的儿子,成为人类中的一员。他以无罪的神的身份成为人子,为的就是为我们的罪能够满足公义的审判而付上代价。

所以他来成为人子隐藏了他的荣耀,但是在登山变相的时候,在很短暂的一点时间里,他显明了自己的身份。同时我们上次也提到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就是不但他出现了,另外两个曾经旧约非常重要的人物,一个是摩西,一个是以利亚都出现了。摩西代表旧约的律法,以利亚代表旧约的先知。彼得在三十三节里做了一个提议,他说要搭三座棚,一座为耶稣,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但这里圣经描述到,他却不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在另外的一处福音书里讲到他甚是惧怕,所以彼得在他的惧怕里,他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说,他只是觉得三个人都留下就好。

我们上次解到,因为旧约的律法和先知,人得着了以后,就想一直留下来。以色列人今天还是这样。但事实上,因为耶稣已经来了,所以圣经新约的启示是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因为耶稣自己完成了律法和先知的要求。所以我们今天不是靠自己去完成律法的要求而得救的,而被天堂被神所接纳的。我们是因为相信那已经完成了一切要求的耶稣而被接纳的。我举个形象的比方,大家就能明白。

如果审判来了,比如说洪水来了,你有两个方法可以得救,一个自己游,一个躲在方舟里,两个办法都能得救。如果你能一直游游一年也不死,也可以,神也可以让你得救,因为一年以后水就退了。如果你在水里游一年,也没饭吃,也饿不死,一年以后水的确是退了,但事实上没有人可以做得到。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不要去尝试靠自己的行为得救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人能在洪水来临的时候,靠自己的努力胜过审判,因为这代价是我们没法付的。同时,洪水也冲击了方舟,方舟就是耶稣基督的形象,就是耶稣基督的预表。挪亚一家八个人,他们最终是得救的,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游了,是因为他们躲在方舟里,所以最终我们这个世代要得救的人一定要躲在基督里,就像躲在方舟里一样。所以整个圣经其实旧约新约讲的都是一个道理,只不过旧约用的是图画,用的是预表和形象,旧约是一个实体,方舟是一个的形象,逃城也是一个形象。
这个有很多细节,我们就不一一往下走。但总之耶稣是唯一的一个可以靠着得救的。所以我们不能把三个放在同等的位置,你不能说律法我也留下,先知我也留下,不能说我先游,游不动了再进船上。你一开始就得想清楚,因为方舟的门雨来之前就关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是神在外面把方舟的门关了,所以你不能游着游着再改主意,洪水来临的时候,你没有办法再想进方舟了。
审判最终来之前恩门会关掉的。耶稣今天还是敞开大门给每一个人的,终归有一天,当他第二次再来,以审判主的身份再来的时候,恩门就关了,每一个人就都是在审判里了。

我们上次讲到这三座棚,为什么不能搭三座棚?我们稍微解释一下,彼得的心为什么会惧怕?我们看一下三十四节,

路加福音9:34

34 

35 

我们知道这朵云彩是父神所带来的,祂就在这云彩里。所以祂后面还讲了一句话,但是我们看见彼得的心在那个时候他很害怕。人见到神的时候,害怕是非常正常的。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常常把神的两个形象没有办法合在一起,一个形象,祂就是审判主,祂就是法官的形象,还有一个形象,祂是救赎主,祂就是一个慈爱的父亲的形象,这两个形象其实在祂身上是合一的,彼此是不矛盾的。但是人见到祂的时候,尤其是见到神的荣耀的时候,自然就会惧怕。比方说在启示录里,我们可以看一下启示录一章的十七节,跟我们现在查的这段经文场景有一点的类似,启示录的一章的十三节开始耶稣的形象就是荣耀的审判主的形象,祂完全没有遮盖自己的荣耀。启示录的作者,是圣灵借着使徒约翰写出来的,是使徒约翰看见了一个异象,他在被关的一个叫拔摩岛上。他当时在受难,关在这个岛上,在这个岛上,他看见了神显给他的一个意象。在这个意象里,神自己也显明了。所以启示录一章的十七节,老使徒约翰看见了谁呢?就是看见十三节到十六节的耶稣的形象,他一看见这个形象,就扑倒在他脚前,像死了一样,为什么会扑倒在他脚前呢?我们看一下这个形象,

启示录1:13-17 

13  ? 穿

14 

15  ?

16 

17 

 

在这儿多了几个细节,我们稍微解释一下。白和放光我们就不再解释了,脚像铜,圣经里有几个金属,都是有一些不同的预表的意义,银是代表救赎,金子是荣耀的尊贵等,铜代表审判。所以大家注意,当你进到以色列的会幕去的时候,什么东西是用铜做的?大家还记得吗?洗涤盆是用铜做的,还有呢?祭坛是用铜做的。所有在圣所里面的东西都是金子做的,灯台,陈设柱。是用皂夹木外面包的金子啊,但是你一眼看见的是金子。如果一个人从会幕的最外面往里走,他先看见的是铜坛,再看见是铜的洗涤盆。铜坛子上烧的全是祭物。所以无论是洗涤盆,还是铜坛,清楚地代表神是洁净审判的角色。

在这里,作为审判主,铜是一个证据,还有一个证据就是他口中吐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显然这是一个比喻,不是说他是靠嘴巴里往外吐剑来杀人,不是这个意思,而是神的话,最终就是审判全地的。神是借着什么来审判全地呢?是他所说的道最终要审判全地,所以他口里吐出来的剑,就是他所说过的道,这些道最终会见证全地的不是。每一个人在他的道,在他的话面前,都是要交账的。所以很显然,十三节到十六节的结论就是这是一个非常清楚的审判主的形象。

这个审判主在启示录二章开始,先用七个教会判断了地上的教会,就是审判主是先从神的家开始判断的。神的家就是七个教会,七个时代的教会,也是几种类型的教会。这个是启示录的一个结构,我们不去细讲了,但是这个细节是非常清楚的,审判主的形象一出来,老使徒约翰就趴在地上像死了一样。我想问大家,你的生命比约翰还好吗?不可能,不是那个要求耶稣从天上降火下来的约翰,是同一个约翰,但是是不同时期的约翰,这个约翰那时应该已经九十岁了,已经快要见主面了。其实启示录是公元九十年了,他的生命已经是我们今天怎么仰望也够不着的。如果他如此好的生命尚且这样,你觉得我们呢?所以我们今天借着这一段,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很重要的跟主的关系,就是敬畏。惧怕这样东西其实它有两层的意思在里面,英文应该用的都是fear这个词。
神不希望我们惧怕,但是盼望我们敬畏,我们对父亲的关系,最健康的应该就是这样,就是要敬畏他,但是不是惧怕他。当我们真的见到神的荣耀的时候,你的反应会跟老使徒约翰一样,你会很怕,但是你会注意到耶稣是怎么回应的?

启示录1:17-18

17 

18 

 

在这儿,耶稣在安慰这个很惧怕的老使徒。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够站在主的朋友的身份跟祂相交。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宁可走从敬畏到惧怕,最后得主安慰的路,这是一条安全的路。当然主不希望我们怕,但是以我个人读圣经的体会,但以里也经历过一样的状态,跟老使徒约翰是一样的。所有这些神的大仆人,他们见到荣耀主的形象的时候都是这样的。那意味着,如果我今天对待神的审判,我没有敬畏乃至惧怕的话,我很难跟祂建立关系。我们在地上传福音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一种人,你和他说死,他说死算什么呢?死了就死了嘛,死了有什么关系呢?有没有这样的人?有,还挺多的。人在神的恩典里,他不知道什么叫做审判。就这么个小小的疫情,地上的人已经吓得三年都是惊慌失措了,你稍微看一下启示录,你就知道启示录的那些灾难跟人现在过去经历的所有灾难都没法比。然后你再去想一想,永恒的火湖又跟启示录那些灾难没有办法比,这些都是非常真实的。

所以人如果碰不到审判主,生不出敬畏甚至惧怕的心,我们很难得着主的安慰,你都不怕,主怎么安慰你呢?好比一个孩子,如果他见到他爸,就像见到朋友,见到哥们一样,总是直视他父亲,跟他探讨一下人生和未来,这个关系很难顺得了,没有办法的。因为他自己就是神,他的父亲只不过是他的帮助者,永远就是帮助者。我为什么要讲这一点?因为我们每个人信主以后,都会去祷告。我们在祷告的时候,很多人也会跪下来,也会祈求神。但是我们里面的心,很多时候希望神就是按我想的按我说的去做。我想告诉大家,即便是生命再好的基督徒,在他的祷告里也会看见意外的,就是祷告到最后发现不是跟他想的一样,你不要认为这是你生命不好,生命再好也是这样。因为你不是神,使徒约翰也不是神,彼得也不是神。更何况历世历代的圣徒呢?所以祂才是那最终掌握话语权的。这是我们今天要记得的,这点真的非常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们一定得先回到敬畏,才能解决惧怕的问题。我们跳不过这个阶段。

 

我非常愿意大家把惧怕的心拿走,爱既完全就把惧怕去除,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所以神不愿意我们惧怕。但这不等于我们不要敬畏。你看老圣徒们,他们的经历都是先因着敬畏,甚至惧怕,最后被神从尘土和粪堆里再扶起来。如果他们尚且这样,你觉得我们换一个方式能行得通吗?这个是最安全的路,我一再鼓励大家,总之你谦卑不会谦卑过了,只会谦卑不够。一个基督徒,要警惕,我们永远不可能谦卑过了,只会不够。因为我们天然就是骄傲的。所以这是我们看见的第一个角度。

彼得的惧怕,在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里都有。我们先看马太福音的十七章,

马太福音17:6-7

 

在这个之前,那朵光明的云彩里有声音出来,等会儿我们会解,这声音就是天父的声音,所以当天父的声音出来之后,大家注意门徒的反应,是极其害怕,对不对?所以我们今天没有害怕的心,只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神的荣耀没有向你显明。不是我们有多牛,是因为这个父亲没把他原来的样子显给你看。好比一个孩子,他父亲一直很慈爱,天天是恩典,这个孩子到最后就没大没小,没大没小到一个地步,在人看来都没有任何的尊重了。直到有一天这个父亲显明他本来的样子,这个孩子就吓得浑身发抖了。我们今天真的不知道神的荣耀显出来是什么样子,稍微一点点显明的时候,人就已经受不了了。所以我想告诉大家,我们今天全都活在神的恩典里,哪怕是不信的人,因为神还没有把祂那终极审判主的荣耀显出来。

所以当他们极其害怕的时候,这个状态就对了。在第七节,耶稣近前来摸他们说起来不要害怕,所以神鼓励他们,这里我们讲到第二层意思,当我们因着敬畏乃至到了惧怕的时候,神要让我们从惧怕里出来,回到祂的爱里。我刚才引用了一节经文,就是约翰一书的经文,因为在爱里是没有惧怕的,因为惧怕是含着刑罚的,人为什么会惧怕呢?就是因为当你看见审判主,你就想起自己的罪来了。我刚才举的孩子的例子,这个孩子本来父亲一直很慈爱,但他一直不明白,父亲的慈爱是等他悔改的,哪个父亲希望孩子一直堕落下去,但他误解父亲的意思,他一直在慈爱里,但是一直在他的罪中不肯回头。终有一天父亲荣耀的形象显出来之后,这个孩子为什么会怕?因为他知道错了,地上的人再悖逆,再嘴硬的罪人,在白色大宝座审判前都是无话可说的。
所以这就意味着当人见到神的荣耀的时候,人一定会想起自己的罪来,人一定会惧怕。所以神是怎么使人又回到祂的爱里呢?要告诉人罪的代价已经付完了,大家懂了吗?一来一回,在人看来我要处罚一个不听话的孩子的时候,我要处罚到他一定是哭爹喊娘,一定非常惧怕,但是神的目的不是让你惧怕,神是让你敬畏,在祂荣耀显出来的时候。他荣耀不显,你就没大没小,荣耀一显,你就非常惧怕。所以神显还是不显呢,是不是很难?今天我们很多人嘴硬到一个地步,说神向我显明我就信了,我看不见神,看不见我怎么信呢?我看得见我就信了。如果你真的看得见神,你就站不住了,怎么站得住,吓都吓死了,真的会吓死的。不要认为这件事情离我们很远。所以神显还是不显呢,神要显,又要把你从惧帕里挽回来,这就是审判主和救赎主合一的样子,对不对?在十字架上,耶稣成就了救赎主,他在第二次再来的时候,他要成就审判主。

在这里你会看见当祂荣耀显明了以后,门徒极其害怕,他就说你不要怕。所以当他付足了代价以后,我们就可以坦然无惧的到他面前去了,就真的不怕了。
所以在这里我给大家实用的,能够应用在我们自己身上的是什么样的教导呢?
就是第一,如果你今天觉得这个神就是诸多怪力乱神之一,那你最好还可以再谦卑一点。如果觉得这本圣经是诸多乱七八糟的书之一,某一个更高级的鸡汤,那你应该可以再谦卑一点。因为没有哪一个假神能够审判你到这个地步。祂是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我们放在显微镜下看看,实验台上评估一下的,可千万别这么干。我们很多时候把神当做谈资谈谈,觉得好像祂这样也行,那样也行,不是我们想的这样。我们今天挑战祂的很多问题不是祂错了,是我们不明白,我们不懂。我经常喜欢用插头插座来举例子,小朋友们不明白的时候,他就想去摸那个插座,两个洞好好玩的,没准里面有虫子。你怎么跟他讲呢?你没法跟他讲,你要跟他讲明白,他要有高中物理的知识,否则你怎么讲的明白呢?你只能告诉他这个洞不能摸,他就觉得你很霸道,是不是?每个小孩子都觉得父母很霸道,就好比每一个地上不信的人都觉得神很霸道一样。


所以在这儿对我们有意义的建议,就是我们总要谦卑,谦卑到什么程度呢?不是谦卑到惧怕的程度,谦卑到敬畏的程度。你记得祂为你的罪死了,你今天没有必要再怕祂,但是祂的确是掌管万有的神,在祂手上的确是有一切的能力。
但是祂不盼望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心里惧怕远离他,因为祂已经把代价付足了,你现在可以大胆的到祂面前去求。你怀疑着敬畏的心,把你所需的告诉祂。你想要什么,你告诉祂,最后祂会照祂的智慧,照祂的主权来把这样东西供应你。是不是按照你认为的路径呢?应该是不是的,但是一定会比我们想的要好

我们回到路加福音的九章,

路加福音9:35-36

35 

36 

 

这个声音显然是天上父的声音。父为耶稣做了一个很重要的见证,就是耶稣是圣子,耶稣是有荣耀的形象。所以我们应该不用再怀疑他的身份,他就是神。在这儿我们要稍微默想一个点,就是神把这云彩推来,这座山应该不会特别高,我读到的圣经的讲到以色列的部分,山都不是高山,在这里,神把这云彩推过来,你可以把它看作神迹。就是神要来显明自己的一个方式。在这个方式里,彼得和另外两个门徒,他们是看见云彩听见声音之后更加的惧怕。我们刚才读到他们极其惧怕,神显明祂自己的目的不是让我们惧怕,但是他本来的样子就是带着荣耀的。我们读一下使徒形转的一章,有一个相似的场景,

使徒行传1:9-10

便

10  穿

 

耶稣在地上复活之后,待了四十天,这是耶稣走的时候,升天的情景,有一朵云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见他了。所以神是有荣耀的,我们千万不要觉得好像耶稣就是个人。耶稣当然是个完全的人,但不单单是人,我们也千万不要觉得我们今天的身体会存到永远,我们今天的身体在复活之后,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讲的非常清楚,我们会有一个荣耀的身体是不朽坏的身体。所以我们不要把今生这辈子的事看得太重,这就是我们借着这朵云彩想要告诉大家的。我们最终的家是在云彩之上,不是在云彩之下。云彩之下不是我们的家,云彩之上才是。所以我们最终是要等主的云彩来把我们接走,如果我们有幸在还没死的时候主就来了,我们就会是最后一代圣徒,身体会瞬间改变,就回天上去了。

我们回到路加福音的九章,神的荣耀,神的见证。36声音住了,只见耶稣一人在那里,我们解过了,只见耶稣一人在那里,不见他人,只见耶稣。在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都强调了这一句,不见其他人,只见耶稣。那里的他人有谁?
只有摩西和以利亚。所以不见他人,只能说是摩西和以利亚不见了,就剩耶稣了。这个是最好的解释,那座山上本来就没有别人,就只有他们三个加上耶稣。最后多了两人,是从永恒里被差回来的。所以不见他人的意思就是在新约的时代,摩西和以利亚就已经在耶稣身上完成了,不是说今天律法过去了,而是律法实现了,不是你实现的,不是我实现的,是耶稣做到了,这就是这个这段话的意思。回到路加福音936节的最后, 。门徒在这里做的的确是遵从耶稣的教导,耶稣一开始是让见到他神迹的,包括门徒,不把这事宣扬出去,使得他还可以继续在城里做服事,但同时也说明门徒他们真的是定睛在主身上。虽然他们有很多的问题,但是门徒有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们非常的定意跟随主,包括彼得他们几个,都是撇下他们所有的来跟随主,就是主在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

同样的三十六节前半段后半段都能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主给我们的场景是不见他人,只见耶稣。门徒们给我们的一个呃榜样,就是他们也只定睛在主耶稣身上。最后我们在进到下一段之前,我们稍微默想一下在自己身上的应用。我们今天怎么做,不见他人只见耶稣呢?就是当你今天还没有办法相信他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你先把你其他的怀疑放在脑子里的另外一个区域里,这个区域你可以把它定成待定区,但是你一定不要把它放在否定区。你在头脑里,可以放三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肯定确实是对的,一个部分肯定确实是不对的,还有一个部分是你不知道的。所有关于耶稣的质疑,你不要把它放在一定不对的那一方,你要把它放在我不懂的那一方,然后你去听他说什么,神在圣经里说的话,你去读,定睛在他身上,你不用去管别人,因为这地上有很多纷争,有很多搅扰,然后你就读它,你读着读着,会发现他说的都是对的。

对于已经信了的人,你怎么定睛在他身上呢?你把你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识放下,因为这个时候你相信耶稣,你也读圣经,但是读着读着,你可能会读出自己的看法来。今天为什么地上那么多宗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时候怎么办?把这些看法都放一边,然后,一样的还是眼睛盯着他,圣经里反反复复都是用同样的画面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我们上一次讲,耶稣像那铜蛇一样被举起来,对不对?为什么要被举起来?就是因为被举起来,你看他的时候就只看见他,你要抬头才能看他,十字架是被举起来的。铜蛇在旧约也是被举起来的。举起来的时候,你就只能看他,因为你一抬头,别的就看不见了。所以当我们在困难里,当我们在信不了的时候,你就只看他,你只看他,就看见他在十字架上为你做的事了,你就不怕了。因为这是个最好的证据,你现在再大的困难,你想到他是个有从永远到永远的神,他为我在十字架上死了,难道我现在这点困难,他看不见吗?他不愿意帮助吗?你是不是又回到信心里去了?
所以无论你是没有信的,信不了,还是你已经信了的,信心不足,秘诀只有一个就是不见他人,只见耶稣。我们回到这个要摸电门的孩子,他最终不摸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抬头看他爸,坚决的相信他。然后,日子一天一天过下去,过到某一天,他终于知道他爸说的全对,因为摸了的都死了,没摸的都活了。


我们回到路加福音九章的三十七节,

路加福音9:37-43

37 

38 

39 

40 

41 

42 

43 

 

很短的一个赶鬼的故事。我们先看第一个细节,三十七节的第二天说明了时间上还是同一个时间段,也就是在登山变相的第二天,注意登山变相是第八天,也就是一个新的开始,在一个新的开始的最开始,神显明他荣耀是在哪呢?是在山上,然后,他开始做工,是在哪呢?下了山。所以神上山显明荣耀是一周的第一天,是一开始一个新的周期的开始。当他开始做工的时候,他回到了人中间,他下了山。这个在代表我们自己跟神的关系里,你会不会有看见他荣耀跟他关系很近的那一刻,会有,你属灵生命,你的信心大增,你喜乐,非常高兴的那一刻,有没有?有。你觉得那样的时候很长吗?不长。彼得见到耶稣变相高不高兴?也很高兴,主还安慰他,他很高兴,但这样的时候长吗?不长。所以我们信了的弟兄姊妹不要沮丧,觉得我怎么总留不住那一刻,跟主关系很喜乐大满足的那一刻,为什么不是总有呢?因为我们在这地上的日子不是最终的目的,什么才是最终极的满足?你回天上你天天跟主在一起,连试探都没有的时候。

那主为什么不立刻把你接走?大家想过没有?我们很多时候在地上的难处里,有的信了的基督徒就说什么时候主接我走?可能没信的人没有这个体会,信了的是真心这么想,不是抱怨不是埋怨主,他就是觉得这日子真的不好过,真的没有任何的过的意义。对,我们看一下这一节的开始,就知道主下了山还没喘口气,困难就上来了。这困难包括什么?包括一个孩子赶不出去的鬼,包括一个绝望的父亲信心不够,包括一群手足无措的门徒,赶也赶不出去。然后这些担子都放在谁身上?耶稣身上。你有没有那样的时刻,前面神的一个周期的工作刚做完,你一定是进到安息里得着喜乐。然后新的开始,你见到他的荣耀很高兴,结果哗,新的难题来了,然后一下子又不知道该怎么办。然后一下子又觉得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担子又压在自己身上,很正常。因为你既然是主的门徒,耶稣在地上是这样,那么你也是这样的,这恰恰说明你是主的门徒,否则好像有点不太对对吧?只是你的生命肯定跟耶稣没法比,所以神挑的担子也不是我们所能去比的。但是过程是一样的,模式是一样的。主是怎样经历的,他为我们做的就是这个榜样,那我们也肯定得是这么走。


所以当一下山难题来的时候,不要烦躁,慢慢来,重新再来,耐心的再走一圈,你会再有个第七天进到他的安息。但是那个安息就比前一个安息你要进的更深了,阿门?所以主有美意,美意就是你的时间在地上不浪费,跟他的关系越来越近,以后天上有赏赐的,因为天上有一样东西没有了,就是眼泪没有了,天上有一样东西没有了,就是撒旦的试探没有了,这个你就跟天使一样,你只能看,你不能经历了。大家知道这两个的区别没有?你只能看,你不能经历了。天使看没看见神的作为?看见了,但是天使跟你的区别是,天使看见了你,但是你走过了死荫的幽谷,对不对?你经历死荫的幽谷的时候,谁跟你在一起?神跟你在一起,天使没有走死荫的幽谷,你走了,天上哪有死荫的幽谷?所以你不要谢谢神吗?你不要谢谢神给你地上的眼泪吗?否则你怎么去在死荫的幽谷里,看见你的教师向你显明呢?你怎么能看见圣灵大能的手在你生命里的作为呢?

所以下了山麻烦来了很正常,我们要拥抱这些麻烦。我们看38节,有一个人喊叫说夫子,求你看顾我的儿子,因为他是我的独生子。我们来讲一下这个父亲,这个父亲是这一大堆人里的一个很鲜明的形象。这个父亲很可怜,可怜在哪呢?注意几个细节。第一是独生子,大家记不记得有一个寡妇的儿子出殡,死了,那也是她的独生子。圣经特别强调这些细节,总是让我们看见绝望到一个程度,不是你今天的难处可以比的,圣经记载的这些故事,大家不要读读就过去了,我们没有办法去体会那感受的。你今天有没有难处?你的眼泪可能跟那个寡妇的眼泪是没有办法比的,一个寡妇的独生子死了,而且当时的时代还是不可能靠着女人自己能够生活的时代,你好好想一想吧,你今天的难处有这个大吗?好像没有吧。圣经为什么把这些例子举到极致?神把这个例子写在那里,就是让我们知道这样极端的绝望,神也一样能把阳光照进去。更何况你呢?你还怕什么呢?在这里,这个父亲的独生子,我觉得跟死了也差不多,某种程度可能比死了还绝望,为什么?因为他几乎每天都死一次,这个鬼会把他丢到水里,丢到火里,我们看一下马太福音十七章,

15 

 

马可福音9:1822

18  齿

22 


我们先讲这个父亲,首先这是他的独生子,其次他的这个病是从小就是这样的,就不是一天两天的。然后这个鬼是故意这么做的,不是偶然发病的,这个鬼是非常凶恶的,他是要把这个孩子灭在水里,灭在火里。所以你可以想一想,这个父亲一辈子在怎么做呢?这个孩子他是得时时刻刻盯着是不是?这个孩子可能你一转头他就死了。你把自己放在这个父亲的位置,你觉得日子怎么过?又是他的独生子,这个日子怎么过?是不是死荫的幽谷?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难处,因为撒旦时刻没有歇着。所以这个父亲在当时,你可以用绝望来形容他,他没有任何的盼望。但是当他听见耶稣以后,他来求助。当他求助的时候,他的信心真的不大。我们看马可福音的九章,这个父亲他信心小,不是担心主的慈爱,是担心主的能力。我们跟主的关系,我们对主的怀疑可能是方方面面的。大家能不能想到一个例子是人担心主的慈爱?大家记不记得有个大麻风到主面前来说,主啊,你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大家记得吗?他是相信主的能力,但他不知道主肯不肯。他不知道主嫌不嫌弃他,因为人人都嫌弃大麻风,他不相信主的慈爱。


在这里面,这个老父亲相信主的慈爱,但他真的很害怕这个鬼,这个鬼真的好厉害,厉害到一个地步折腾他儿子这些年,他已经被折腾到已经是彻底的惧怕这鬼了,他不知道耶稣能不能胜过。所以他说你若能做什么,你就做吧。然后耶稣说,

23 

因为对这个父亲来说,最重要的功课其实就是信心的功课。所以信心必须得全备,你既要相信他的慈爱,又要相信他的能力,你不能少一个,少一个就看不见神迹。所以在这儿,主说你若能信。以为22节,这个父亲说你若能做什么,而主呢,又把这句话还给他,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主是在告诉他,这个不是放在主身上的,是放在你身上的。这给我们今天每一个到主面前去祷告的人极大的亮光,你有没有在祷告的时候,祷告到最后还是没有任何的变化,你很绝望的时候,这种情况很多,对不对?这个时候你还信不信呢?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经常碰到的情况就是这个时候我信不了了。所以到最后,问题不出在神那里,神会用这样的经文再还给你,你若能信,一定能看见。

所以神首先用这样的句式,把问题扭转过来,扭转成什么呢?这个父亲一开始的想法就是我不知道你搞不搞得定,你大概搞不定,我就换人家,这个就很麻烦。你无论怎样,要从这样的想法里先出来,你不要想神做不做得到,你要先回到一个客观的事实,其实是我信不了,不是祂做不到,是我信不了,不是他不肯。我们其实一开头就在讲谦卑,我们在主面前降卑到尘土和粪堆是最蒙福的状态。我说主啊,我现在知道了,你让我看见其实是我不肯信,因为你说了在信的人凡事都难做。那这个父亲谦卑体现在哪呢?体现在马可福音九章二十四节,这也是唯独马可福音讲到的细节,这个细节在马太和陆加都没讲到,

马可福音9:24

24 

这个是很谦卑的状态。弟兄姊妹们,这是一个祷告,你们能不能把它用在自己身上?你不要说主啊,我都求了半天,你还搞不搞得定呢,你搞不定我就换了。这不是一个祷告,这是一个没大没小的孩子在说话。一个真的祷告是主啊,我的信不足,求你帮助。我想要信,但是我信不了,我的信在脑子里,在不了心里,我进不去,求你帮助。这就对了,这就有福了。

这之后,你会看见耶稣再没有去找这个父亲,耶稣没有说你怎么不信呢,耶稣再没有责备这个父亲。耶稣在这里责备了很多人,责备了门徒,也责备了众人,等会有一节可能大家都觉得很困惑的经文。耶稣责备这个父亲只有一个角度,就是你若能信。父亲的这个状态,跟彼得三次不认主以后的状态是一样的。约翰福音的二十一章,耶稣三次问他,你爱我吗?彼得怎么回答?彼得说主啊,你知道我爱你,他没敢说主啊,我爱你。主啊,我爱你是一个肯定句是一个陈述句,主啊,你知道我爱你是一个态度,是个态度而已,这不是事实,我没有做,我也做不到,但是我脑子里做了个选择,这是我能做到的,这也是我现在仅仅能做到的。

我来问大家。主和地上的人的区别是什么?地上的人你做不到,你就被淘汰了。主,你做不到,祂就来帮你了。世界的法则是奖励胜者和强者的。你这种祷告在世界里是没法想象的,你做不到,你为什么要来呢?但是在主那里,你说我做到了,主说你做到了,为什么要来呢?是相反的。想一想得着生命就失丧生命的道理,想一想你软弱就刚强的道理。因为神的软弱总比人刚强,保罗在哥林多前书讲的清清楚楚,神捡选的是地上软弱和卑贱的人,让强壮的人羞愧。你只有说主啊,你知道我爱你,因为我自己以为我爱你的时候,我三次不认你。现在我知道,其实我不爱你,虽然我脑子里决定要爱你,但是我没有爱你的能力,这是彼得想表达的。

这个老父亲想表达的是什么?你知道我想信,但是我真的信不了。我们今天在座的有没有想信信不了的,回去就做这个祷告,回去就跟主说,主啊你知道我想信,但是我信不了,你能不能帮我。这就是个非常好的祷告。你不要怕,你在主面前越谦卑,你越蒙福,你对主谦卑就是得着力量的那个必然要经过的那扇门。

在这里,当这个老父亲说,我信但是我信不足,求主帮助的时候,在这个小字里还写了一句话,叫 。你可以想一想他的状态。我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状态,当他愿意相信他,他信不了,他又想要孩子好的时候,他在绝望里就只有这个状态,他喊着他流着泪,神要的就是他这颗心。所以我负责决定,我负责谦卑,神负责做,一切全是神做的。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个神的工人都不会把最终这些工放在自己的荣耀里。因为他很清楚的知道没有哪一样工不是神做的,全都是神在做。所以在这儿,这个老父亲的谦卑已经使他得着了神的祝福。

我们再看第二个形象,第二个形象是众人。我们回到路加福音九章,

40 

41 

 

这里我要稍微解释一下,这句话容易误读,当我们对神的信心,对他的形象了解不够的时候,你会觉得神是不耐烦了,或者说神不愿意做了,真的不是。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不会上十字架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不会等足三年半了。至少这个时候还没到十字架的时候,你看见过哪一个不耐烦的人,最后能上十字架的。这是他的选择,他上十字架不是被逼的,他完全可以选择不去的。所以首先我们要知道,不是他不愿意。那他为什么要这么讲?我们稍微理解一下神在圣经里的启示。首先第一,它是一个事实,是一个什么事实呢?就是地上的确是不幸又悖谬的。在马太福音里讲到的就是不信,不信和悖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你不信肯定就是不相信神,那自然就是悖谬。他为什么要加上,又被谬呢?悖谬其实就是又悖逆又错误,就是我们在不信里做的事情一定是错的,而且你也不可能守在你认为某一个方向的原则里。你只要不相信神,你就一定是把自己交给罪,交给撒旦的。所以不信的结果,一定是成为罪的奴仆,这就是一个事实。


所以耶稣这句话讲了几个事实,第一个事实,就是当这个世界选择不信的时候,他就选择自己成为罪的奴仆,成为撒旦的奴仆,那就是悖谬。所以你做出来的所有事最终都是抵挡神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耶稣在这里讲到的一个事实,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你除了用忍耐去对待,你是不可能在这个状态里活得下去的。怎么讲呢?假设你被神得着之后,你在罪人里生活的每一天,其实都是需要靠着主给你的力量才能活下去的。否则你干脆一天都活不了,这也是一个事实。所以耶稣才会说,我忍耐你到几时,意思就是又不信还天天捣乱。就是一个孩子,他又不信他爸爸,还每天每天每分每秒的捅篓子,然后这个孩子还自以为挺厉害,他觉得他做的都是对的。不信的意思就是我要做主,做的事情就是每天全是犯罪得罪人的事,伤害自己伤害人的事,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耶稣为什么借着这个故事来讲这个事实?因为这个故事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因为悖谬就会带来苦难。你一天到晚不知道这个儿子哪天死,哪一刻死,罪的后果就是这样。而在这苦难里,人又信不了,这个父亲信不了,门徒也信不了。
所以耶稣去的时候,这些人在做什么?他们在争论。我们看一下马可福音第九章,这故事一开始,他们一下山,迎面而来看见的这群人在做什么?他们在辩论,这群人有哪些人?有门徒,有这个父亲,有这个受害的孩子,还有文士法利赛人,还有普通的民众,是不是这个世界的人都在这儿?世界有什么?世界有宗教人士,有相信神的信心不足的,世界有在苦难里想要寻求神的,世界有在苦难里自己就被捆绑,自己就在眼泪和痛苦里的,这就是世界完美的描述,所以神就借着这个例子来陈述了这个客观事实。这个事实是什么?就是你们不信又被谬。同时在这样不信又被谬的世界里,一个属神的人,一个神自己,一个圣洁的人,他要过每一天都是要靠着忍耐的。

然后在这儿,你们可以想一想他们会争论什么呢?

马可福音9:16-18

16 

17 

18  齿

 

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在争论怎么赶才能赶出去。这个画面很有意思,就好比今天你说你信神,最后你朋友告诉你他有个很大的难处,要你一起祷告,然后你们仨一起祷告了五天啥也没发生,然后你们就开始讨论这个神要不要信呢?怎么信更好呢?是不是祷告的时候要说方言呢?各种事情就都来了,是不是?为什么?因为我们在想办法,但是我们就是不信。我们就是因为不信,我们才想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办法,是不是祷告姿势不对,是不是去的教会不对,等等等等。其实你就是没信,没信就是因为不够谦卑,你信不了,你就跟主说我信不了,求你帮我。神不是抓着我们做错的事情不放的。尼看圣经里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苦难当中的人,神不是立刻先去找原因的。神是立刻先把他从苦难里救出来,再去解决原因问题的。神也不是立刻先得给你把定罪的事情先解决了,因为所有罪的后果,耶稣都担当了。当你看见了信心的果效,你自然会悔改。你看见耶稣那么好,你会跑回偶像去吗?你得着神的荣耀,你见着他的恩典了,你自然就从罪中转出去了。

所以问题的根子就是信心,信心带来悔改,而且是一个自然的悔改。我们没看见主的荣耀的时候,怎么可能真的悔改?因为你尝来尝去还是罪的那一点甜头,你没尝过主的恩典,你怎么可能舍掉罪的甜头。当你尝过了主恩之后,你觉得罪的甜头哪里对你还有吸引呢?所以说到底的根子还是回到信心。所以在这里这帮人在谈论什么,这帮人在谈论,我该怎么办?我怎么才能做的好一点,把鬼赶出去,所以主才会有这样的感慨。我们回到这个感慨,马可的九章的十九节,

19 


神借着这样的感慨,陈述了一个事实,就是忍耐罪人的顶撞,这是每一个基督徒都会去经历的功课。不要觉得好像我们信主了就不顶撞人了,信主了就不冒犯人了,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很多人受伤,受伤多的是在教会呢?因为我们说我信,其实我做事,我思维,我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是基于不信的方式的。大部分时候都是这样的。所以耶稣的这个感慨,无非是提醒我们,我们该回到信心里去,一切都是回到信心里去。我们越是信心小的时候,我们越是像这些门徒,像这些法利赛人一样,他们也愿意帮助去赶,这个老父亲也愿意相信,但是无论赶的还是被赶的,都信不了,无论帮助的被帮助的都信不了。


我们回到路加福音的九章,

39 

这个孩子的形象是在地上完全被罪抓住,自己没有办法出来的形象。所以这个时候总是神的爱,神的光先照过去。为什么恩典很重要?无论一个人最终得救没得救,他一定在天上不能说我从来没得过恩典,他只能说我在恩典里拒绝了。所以这个孩子最终我相信他是得救的,他是相信的,但是在这个档口,你会发现不是他自己的信心,对吧?是神的恩典临到他,我们下次再详细的解,所以每个人的情形是不一样的,耶稣有的时候是被人求,他回应那个人,有的时候是他主动上去的,这个孩子是一个例子。还有一个例子,像约翰福音的五章,那个毕士大池子的瘫子,也是耶稣主动去的。还有约翰福音的九章那生来瞎眼的瞎子,也是耶稣主动去的。所以这一类的例子是有一些什么特点,我们下次一起来分享。


 

您没有评论权限

搜索

相关文章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