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

每日读经-《诗篇》80章


Download

我们来看《诗篇》80篇,这个诗篇和79篇也是相同的主题,但是有一些角度的不同。79篇是在急难中求主来拯救这个国家和以色列民族;到80篇,这个急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但依然是在一个被掳的状态,一个非常低落的状态,所以80篇是在讲求主来复兴,或者使整个国家民族回转这么一个角度,都是在被仇敌欺压,在神的管教或神的怒气中,他们都是很糟糕的一个状态,但是79篇更有急迫性,80篇更有从里面出来的那对神的信靠、信心和决心,这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所以我们今天重点看一下这个角度。


我们看80篇有一个词,因为它也是亚萨的诗,交与指挥(伶长),而且调用“为证的百合花”,所以它是有一个曲在背后的,所以我们所说的反复重复的一个句子,也就是第3节、第7节和第19节,有点像副歌的部分。第3节
诗篇80:3
3 神 啊 , 求 你 使 我 们 回 转 , 使 你 的 脸 发 光 , 我 们 便 要 得 救 。

第7节
诗篇80:7
7 万 军 之 神 啊 , 求 你 使 我 们 回 转 , 使 你 的 脸 发 光 , 我 们 便 要 得 救 。

19节也是一样。所以我们看见这3节应该就是这个诗篇最重要的(反复出现应该就是最重要传递的)信息。那他想说什么呢?他就说这么3个信息:使我们回转、使你的脸发光、我们就得救。

回转在第3节里,它可以“或做复兴”,其实就是属灵的复兴。所以在第8节到18节,他就讲到,这样的回转,原来是怎么样,现在求你带领我们要回到原来那个样子。他就用了一棵葡萄树,枝子原来是怎么样,它的影子是怎么样,第11节
诗篇80:11
11 它 发 出 枝 子 , 长 到 大 海 ; 发 出 蔓 子 , 延 到 大 河 。

这是个比喻来的,我们不可能想象一棵葡萄树,它能这边到海这里,那边到河那里,我们知道海就是地中海,河就是幼发拉底河,这不可能那么大的一棵树;他就是在讲以色列,他就在讲整个国家曾经是多么的兴旺,在大卫的时代。这个79也好,80也好,74也好,应该都是在讲被掳的时候。

这个作者虽然讲是亚萨,但应该不是大卫时代的亚萨,应该是亚萨的后裔。这时候背景都是以色列极其的糟糕,被神管教到一个地步,非常的破败。

80篇是在一个安顿下来的状态下,但其实是被掳的,被欺压的状态下,他们已经安静下来,开始能从里面出一些不是像79篇那样急迫的、求神立刻拯救的那样的状态,而是求神复兴我们;复兴我们,我们就回顾以前的这棵树是怎样的,这棵树是如何的荣美,但现在如何的卑贱,所以求你使我们回转或者使我们复兴,这是这个反复出现的主题的第一个点。

第二个点:使你的脸发光。这样的事会荣耀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逻辑。以色列起来是荣耀神,基督徒能够复兴,最终是荣耀神。的确是这样,我们从历史上看,在17、18、19世纪的复兴,的确就是最终是荣耀神的名的。不但如此,最后是我们便要得救。前面两个都是在讲复兴、神得荣耀,最后我们得着什么呢?我们得着救恩。这三样,起点是神带领的复兴,最初的主语是神,或者说在第7节和第19节,把祂讲成了“万军之神”、“耶和华万军之神”。

“万军”这个词是指征战,所以我们可以想一想,神在这里的形象是什么呢?他是打败仇敌的神,他是为我们争战的神。这个神,祂做主语,祂在征战,然后可以使我们复兴。复兴就是那棵树重新又回到那荣美的状态,这样一个恢复的过程就荣耀了神的名,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每个人也都得救了。

我们把它应用在以色列人身上是非常完整的一个逻辑——他说,神啊,祢是万军之神,所以祢起来征战,让我们离开被掳的状态,回到原来那最荣美的那颗大的葡萄树,左边是海,右边是河的状态下,然后祢的名得荣耀,我们在这样的过程里每个人都得救了,就是这么一个诗人从心底里发出来的呼喊,这是我们今天解的第1个点。

第2个点,我们可以看对他们的状态的描述,也就是第5节,他说
诗篇80:5-6
5 你 以 眼 泪 当 食 物 给 他 们 吃 , 又 多 量 出 眼 泪 给 他 们 喝 。
6 你 使 邻 邦 因 我 们 纷 争 , 我 们 的 仇 敌 彼 此 戏 笑 。

他讲到神的管教到一个地步,就跟我们前面讲的一样:74篇讲到圣殿如何的不堪破败,79篇讲到整个城被攻破之后,尸体无人葬埋;在这里,他们的眼泪是哪里来?就是我被掳了,我被掳的过程中,圣殿被毁了;我被掳的过程中,尸体没有人埋;现在我被掳到仇敌的地方,我天天是以眼泪当食物吃的,这是个极其极其凄苦的境况,所以这给我们今天的一个启示是什么呢?就是神的管教会到一个什么地步?我们真的是要有一些心理准备的,我们不要认为我们的神祂会轻忽我们一切的罪与不义;在我们眼瞎的时候,我们一直待在这样的悖逆里,待在这肉体里,是不可能不招来神的管教的。

这样的管教,以色列人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样板——神是怎么管教他们的。如果今天神不管教在基督里的孩子们,那貌似对以色列人也就不太公平了,所以对我们也是一样。这个对我们有极大的属灵的警醒意义,其实我们在79篇里就已经讲到了。另外对我们一个属灵的帮助,不但是警醒,也要让我们能够看见,写这诗的作者,他们属灵生命是多么的好。如果说在急难中呼求神,我们还能理解的话,那在这种眼泪里,其实没有急迫的需要了,但他依然很谦卑,看见自己是不配的,看见神是应该给我们审判的。

但是我们求他怜悯我们,我依然到他那里去,说,第4节,
诗篇80:4
4 ...... 你 向 你 百 姓 的 祷 告 发 怒 , 要 到 几 时 呢 ?

“求你使我们”,“求你使我们” 反复在讲,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要知道,当以色列人四散的时候(这次是第1次,第2次是耶稣受难升天之后,以色列人有两次大的分散),其实慢慢的,很多犹太人就变成无神论了,甚至慢慢的也就不太记得起来要回到迦南地了,信神不信神其实就不是那么重要了......这是一个非常难的情形,因为当人被掳,我们知道在北国先被掳,先掳到亚述,把他们掳到一个地方,然后巴比伦又把他们掳到另一个地方,慢慢的,他们在那也就进入到新的生活状态了。

耶稣遇难之后,然后又复活之后,又过了几十年,整个以色列被罗马将军攻破之后,也是有一个四散的过程;这样四散的过程里,慢慢的,他们就在各国住下了,直到二战前,又有一次大的逼迫,神再把他们赶回去。他们在这个状态下,我们之所以讲那么多的铺垫,我们要知道,在急难里呼求神,如果还能够找得到一些急迫的理由的话,到80篇,安顿了下来,只是每天不是那么舒服,但他还很怀念过去的那棵好的葡萄树的情形,他还能够坚定的到神面前去哭求,说明这是跟神有很好很深的关系的。

我们今天可能在急难里记得呼求神,但是当我们离开这急难的环境,慢慢的适应了地上一个新的生活方式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还能记得属灵复兴这件事情?是不是还记得我们本是神的儿女,我们本要活出那灯台、那山巅的城这样的样式?神对我们的旨意,那召我们本有的旨意,还能不能记得起来呢?这对生命的要求就更高了。

所以在80篇里面,诗篇的作者讲的这些,我们也都能理解,我们也都知道求神兴起,这个逻辑都很对。但是如果把我们自己放在那个环境下,我们很可能会去当地安顿下来就去买牛买田,慢慢想着怎么把日子过下去了,再慢慢很可能不再是奴隶的身份,奴仆的身份,赎了自由,慢慢也就想去积攒点钱财,或者转到其他地方住......有谁还会记得圣殿呢?有谁还会记得向神哭求呢?这哭求的可是属灵的复兴啊!今天,又有谁,还记得我们的身份,本是那光和盐呢?求神光照我们。哈里路亚!

您没有评论权限

搜索

相关文章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