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

每日读经 -《那鸿书》3章


Download

我们来看《那鸿书》第3章,这是最后一章。这一章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点,第一,就是在讲那鸿清楚地告诉我们,尼尼微人他们被审判是因为什么。我们昨天其实提到过,3章的1节,
那鸿书3:1
1祸 哉 ! 这 流 人 血 的 城 , 充 满 谎 诈 和 强 暴 , 抢 夺 的 事 总 不 止 息 。
那鸿书3:4
4都 因 那 美 貌 的 妓 女 多 有 淫 行 , 惯 行 邪 术 , 藉 淫 行 诱 惑 列 国 , 用 邪 术 诱 惑 ( 原 文 是 卖 ) 多 族 。


尼尼微人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罪恶满盈了,所以神的审判临到。这个和《约拿书》中提到的当时的尼尼微人刚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不是神没有怜悯,是因为人他不愿意!他不愿意悔改,——满了谎诈和强暴的事。所以结局就是第2节、第3节、第5节、第6节。这些都是神要把这最终毁灭的事加在他身上。那是非常令我们震惊的一个结局。

而这个结局,同样,第二点,就是我们昨天也提到的,就是靠自己他躲不过去(神的审判)。我们知道《那鸿书》有个很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有很多的文学修辞手法,比如说第8节,
那鸿书3:8
8 你 岂 比 挪 亚 们 ( 或 ) 强 呢 ? 挪 亚 们 坐 落 在 众 河 之 间 , 周 围 有 水 ; 海 ( 指 尼 罗 河 ) 作 他 的 濠 沟 , 又 作 他 的 城 墙 。

它就用了一个比喻、一个对比。挪亚们是哪里的城呢?挪亚们又叫底比斯,它是古埃及南部的都城。古埃及的中心其实有过一个从南到北的迁移。今天的埃及中心,也就是后世埃及的中心是北部的开罗,就是尼罗河的下游以及地中海的沿岸;但是早期它在南部是非常强盛的。南部的这个中心就是这个挪亚们,可以把它看作他们的国都了,或者叫底比斯。那这个挪亚们是被谁灭掉的?恰恰是被亚述灭掉。

所以神在这里用了一个又是比喻又是讽刺的手法。亚述是很厉害,他们军队很强大,他们也有极强的或者说用我们通俗的话说,——拿得出手的战绩,历史上。挪亚们就是一个,他就说,第8节中间,
那鸿书3:8-9
8 你 岂 比 挪 亚 们 ( 或 ) 强 呢 ? 挪 亚 们 坐 落 在 众 河 之 间 , 周 围 有 水 ; 海 ( 指 尼 罗 河 ) 作 他 的 濠 沟 , 又 作 他 的 城 墙 。
9 古 实 和 埃 及 是 他 无 穷 的 力 量 ; 弗 人 和 路 比 族 是 他 的 帮 手 。

这个为什么有讽刺意义呢?一方面是因为亚述把它打下的;第二,尼尼微城的地理位置和挪亚们的地理位置非常近似。就是这个挪亚们坐落在尼罗河边上,河水是围绕这个城墙的。尼尼微城是坐落在大河边上,应该是底格里斯河边上,也是一个河水丰盛的地方。所以在第8第9节,其实圣灵感动那鸿写给尼尼微,就告诉他们,你们要想一想,当时挪亚们不也能被攻下吗?那为什么今天尼尼微就不可能被攻下呢?恰恰是你们自己把挪亚们这座城攻下的,那你为什么今天就会相信你一定能守得住现在这座尼尼微城呢?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这篇小先知书是写得非常优美的一个先知书,我们读的时候就能读出很多写作的手法。他用了对比,用了讽刺,用了反问,用了警告。在第10节,
那鸿书3:10
10 但 他 被 迁 移 , 被 掳 去 ; 他 的 婴 孩 在 各 市 口 上 也 被 摔 死 。 人 为 他 的 尊 贵 人 拈 阄 ; 他 所 有 的 大 人 都 被 链 子 锁 着 。

他就说8、9节这两节,让你想一想,你这座城和挪亚们对比没什么区别,你再想想挪亚们的结局,就是第10节。所以神的心在此再一次显明了。神为什么要先说,不后说?神若是一个像我们这样的罪人的想法,那我肯定是后面去讲,就如同先知约拿,他就不愿意一开始讲,他就想躲,他想躲地远远的,就不想让这个他所恨的尼尼微人知道这些事,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人有怒气,我们是罪人,我就想要神行公义的审判,让他们立刻就得到审判的代价,就死了。

虽然这个世代——那鸿这个世代的尼尼微人的确是行了很多恶,但神依然盼望他们悔改,所以神让那鸿在这些事都(还)没有成就的时候,就写了《那鸿书》。尼尼微人是可以改的,他们也会知道,也可以想神警告他们的话;最终他们想一想挪亚们这座埃及国都的结局,再想想他自己,再想想他若不悔改最终的结局;其实他们也知道,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100多年前的祖先是悔改了的。

这些都是表明神的一个形象:祂虽然警告,但祂盼望人回转。祂并没有在事情成就之后再来行讽刺的事;那个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他这里的讥讽也好,他这里的修辞手法也好,都是想要让听见这话的人去想一想,有机会去触碰祂的心,能够若有机会回转,那就是蒙福的。所以在第12节再一次说,
那鸿书3:12
12 你 一 切 保 障 必 像 无 花 果 树 上 初 熟 的 无 花 果 , 若 一 摇 撼 就 落 在 想 吃 之 人 的 口 中 。

就是很好的修辞手法,很形象。我们就想,我倚靠什么呢?我倚靠这个保障——这个高而坚固的城墙,就像那无花果树一摇,熟透了(就落下了);这个城墙,一摇就塌了。可以想想这个画面,如果我是一个尼尼微人,那我怎么会有信心觉得我就一定守得住呢?为什么不去想想这是神的警告呢?第14也是,他说,
那鸿书3:14
14 你 要 打 水 预 备 受 困 ; 要 坚 固 你 的 保 障 , 踹 土 和 泥 , 修 补 砖 窑 。

这个道理和2章的1节讲的一样,他说,你 要 看 守 保 障 , 谨 防 道 路 ,你这个都是在讽刺,他说你要做啊,你既然那么相信自己,你就做,你看看这个有用没用。结局他也讲了,第15节,
那鸿书3:15
15 …… 。任 你 加 增 人 数 多 如 蝻 子 , 多 如 蝗 虫 罢 !

而且这些,无论是山谷还是人数,还是军长还是首领的,第17节,
那鸿书1:17
17 你 的 首 领 多 如 蝗 虫 ; 你 的 军 长 彷 佛 成 群 的 蚂 蚱 , 天 凉 的 时 候 齐 落 在 篱 笆 上 , 日 头 一 出 便 都 飞 去 , 人 不 知 道 落 在 何 处 。

就是人心他若没有了,他是守不住任何一座城的。所以神在这就借着那鸿告诉当时的尼尼微人,最终的结局来临的时候就是这样。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当时是一个普通的尼尼微百姓,他最终可能逃脱了或者被掳了,成了奴隶,那他会想这句这一小段的经文,他可以想一想,这些话都应验了,那他就知道神是活的;若是可行,他若谦卑呢,他就还是有机会可以得救的。

所以在这儿,这第2个点。我们第1个点看见,就是罪导致他们最终被审判的后果;第2个就是神依然告诉尼尼微人、亚述人,你们临到的这个结局是无法逃脱,你们要悔改,不要倚靠自己的能力了。

最后是18、19两节,他就在讲审判的必然使人得大安慰。因为我们今天还是在寻求公义嘛。我们今天虽然看见世界满了恶,在当时的犹太人也是一样。我们看见那鸿的时代,看见的是非常凶恶的亚述人,亚述人的结局还没有临到。所以第19节说,
那鸿书1:19
19 你 的 损 伤 无 法 医 治 ; 你 的 伤 痕 极 其 重 大 。 凡 听 你 信 息 的 必 都 因 此 向 你 拍 掌 。 你 所 行 的 恶 谁 没 有 时 常 遭 遇 呢 ?

这句话停在结束的这个这卷书,是非常美的一个角度。因为一切包括犹太人,在当时各国的人,谁没有经历亚述那极其凶残的侵略呀?亚述是一群非常凶残的人,我们在相关的这个历史记载里能看见,(他们是)非常残暴的,——对待俘虏、对待敌国的人是非常残暴的。所以在这里说,谁 没 有 时 常 遭 遇 呢 ? 那为什么会拍掌呢?因为公义最终得着彰显。所以停在这就意味着,神是知道亚述人最终的选择是什么,——很可惜了,最终也的确是这样。

亚述人虽然并没有看见这卷书,如同像《约拿书》那样全程回改,而是这些话全都应验了。神也因此得到了公义的审判代价,因为亚述最终为自己的恶行要付上,——损伤和伤痕是极其重大的。

最后《那鸿书》也停在这儿,(它)告诉我们这一个宝贵的道理:我们不要在一时的忍耐等候里沮丧。因为公义它会推迟,因为神有美好的旨意:推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悔改。这样的道理,就是在《约拿书》里面讲到的,神公义的审判因着人的悔改推迟了,但是它不会缺席。这就是在《那鸿书》里告诉我们的。所以,《那鸿书》的三章最后一节,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公义必将来临!哈利路亚!

您没有评论权限

搜索

相关文章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