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

每日读经-《马太福音》13章


Download

我们来看《马太福音》13章。这一章藉着上一章耶稣和法利赛人的直接冲突之后,耶稣讲了一篇很长的道,就在13章,就在讲天国。这里的天国,我们做一点解释,因为它是一个过渡时期。因为耶稣在12章,显然法利赛人要拒绝他。耶稣的本意,他来是要让以色列人接受他作王;当以色列人拒绝的时候,神另外一个恩典之门就开启了,也就是把救恩给到了外邦人。


在12章的最后一段就已经预表了这么一个趋势,他说,
马太福音12:48
48 谁 是 我 的 母 亲 ? 谁 是 我 的 弟 兄 ?

就是指心里、灵里接受耶稣基督成为救主的,就都是神国的人,也就都是天国的人。这样的一个阶段也就是今天在主第二次再来之前的这一段——我们讲的教会时代,或者恩典时代。在这段时期里的人,我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都不是肉身的以色列人,而且,我们是里面相信,然后重生的;圣灵住在我们里面。所以神的国,——当然神在的地方就是神的国;圣灵住在我们身体里,我们身体就是圣灵的殿。

今天神的国还是在地上,只是天国以人眼不能见的方式存在。所以这个天国会有两个层面:第1个,在这个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停了,就是停在耶稣第二次再来进到千禧年,那地上显明的神的国,就要一千年的,他要做王就要出现了。在这个阶段,我们现今的这个阶段,神的国是存在人的心里的,这就意味着在外表的层面会有一群的人认信耶稣——也就是(口头)说“我信”,但其实他里面并不是这样的,这种人就像法利赛人;那还有在里面真地相信,也真的重生得救的人。

今天过渡阶段的这个天国,就会出现这么一个情形,它有一个很大的一群人,他们都在这个天国里,但是当中的一部分并不是真的相信的,也就是外表相信,但里面不信的。我们理解这个背景,就可以理解13章这连续指着天国讲的7个比喻了。当中主解释了两个:撒种的比喻和稗子的比喻,他解释了,剩下的我们都可以用他的解释来应用进去。所以这是我们今天看这个比喻的一个背景角度。

我们先看第1个比喻,也就是撒种的比喻,非常著名的4种的土:一个是路旁的;一个是土浅石头地的(第5节);一个是落在荆棘里的;最后,第8节,落在好土里的。这四种土地,其实只有最后一种是真正属神的,真正得救的。主在13章的18节到第23节,解释了这4种的土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看见,第1种:是指飞鸟来了,就直接抢走了,夺走了种子。显然的,土——这个地就是人的心,种子就是神的道,这个道能不能进到人心里?这非常形象。所以,不是说种子放在地上它就成了一个秧苗,不是的,它得进到土里,最后能结出(果实)来。

我们今天也是一样,我们听见神的道,要接到心里,最后重生得救才能结出果子来。那其他前面三种的各代表什么呢?第1种就是,19节,
马太福音13:19
19 凡 听 见 天 国 道 理 不 明 白 的 , 那 恶 者 就 来 , 把 所 撒 在 他 心 里 的 夺 了 去 ; 这 就 是 撒 在 路 旁 的 了 。

这里的恶者显然就是指撒旦,是指魔鬼;第2种,
马太福音13:20
20 撒 在 石 头 地 上 的 , 就 是 人 听 了 道 , 当 下 欢 喜 领 受 ,
21 只 因 心 里 没 有 根 , 不 过 是 暂 时 的 , 及 至 为 道 遭 了 患 难 , 或 是 受 了 逼 迫 , 立 刻 就 跌 倒 了 。

当下欢喜领受,土浅石头地的,就是肉体,就是我觉得,哎!我很喜欢,但其实我是在肉体里接受的,我并不是真地愿意在心里接受神,这种碰到逼迫患难的,我就不要了。那就好比今天我信神,是因为他能帮我医治,我有疾病了,如果不灵了,我就不信了。所以这个是很典型的一个肉体里所信的一个例子。第3种,
马太福音13:21
22 撒 在 荆 棘 里 的 , 就 是 人 听 了 道 , 後 来 有 世 上 的 思 虑 、 钱 财 的 迷 惑 把 道 挤 住 了 , 不 能 结 实 。

撒在荆棘里,就是世界;世界会有什么呢?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它会把人所接进去的种子挤住;挤住的意思就是它会把营养拿走。如果我们把钱财当神的话,我们既不能又拜玛门,又拜神。我们里面(若)是世界是神的话,那营养都给了它,时间都给了它,生命都给了它,最后我们是不可能到神那儿能得着任何的生命的;因为我不要。

所以前面三种代表三个典型的敌人:魔鬼、肉体和世界;也代表了三种最常见的我们失丧的情形。虽然我说口头上说我是要的,但是其实最终我并没有要。只有一种,就是把果子结出来的时候,只有一种情形,就是我把神的道接到心里来,最后接出了30倍、60倍或者100倍的。

在这当中插进去讲了10节到第17节,为什么要用比喻?耶稣在这里告诉我们,就是我们重要的是里面的相信。神告诉我们,我们是会看标签的,我们会看行为;当我们看行为的时候,我关注的是我做了什么,而不是关注我是谁,我心里有没有变化,我是不是变成了光照下来我转向的这么一个人。所以用比喻是,一个里面寻求的人他才会明白的,如果我只是想要肉体的、世界的、和魔鬼的骄傲,那这些东西我是不可能在比喻里我愿意去寻求神的话的。当人里面决定要光的时候,我自然就能明白比喻;但我里面决定不要光的时候,这个比喻对我就像一团迷雾。神用比喻,其实是一个很深的爱在里面,就是盼望人,不是只是因为自己肉体的情欲,或者因着自己的喜好,想要去接受或者去听,而是真正里面生出了寻求真理的心——我想要圣洁的生命,我不要罪。

在第10节到第17节的部分,他引用了《以赛亚书》的一段,14节,让他们 听 是 要 听 见 , 却 不 明白 ; 看 见 是 要 看 见 , 却 不 晓 得 。 因 为 这 百 姓 油 蒙 了 心 。“油 蒙 了 心 ”的意思就是我里面心糊涂了,我心里面不要当里面要的时候,比喻就不是一个障碍。

在13章从24节往后,就开始讲其他的比喻了:一个是稗子;一个是芥菜种;一个是面酵。稗子的比喻其实作了解释,就是36节到43节的解释,这个和前面的撒种的比喻是很像的,只不过在这里把结出果子的比成是麦子;结不出果子的就是稗子,就是杂草。

今天一样,在神的所谓的地上的教会一样也是会有两种:有的其实是稗子,就是他虽然说是信的,但是他被世界、肉体和魔鬼所吸引,其实他只是外表的、嘴上的认信,并不是灵里心里的接受;这种呢,它到收割的时候就会被分出来的。神今天并不是要去立刻把稗子和麦子分开的,因为这样的话会伤到麦子,——还有根是缠在一起的。在36节到43节,有详细的解释:神就是那个撒种的;神的道就是种子;我们就是那个地;收割的是谁呢?就是天使。

这些给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可以自己来解芥菜种和面酵了。芥菜种也是在讲一个种子种在田里,
马太福音13:32
32 这 原 是 百 种 里 最 小 的 , 等 到 长 起 来 , 却 比 各 样 的 菜 都 大 , 且 成 了 树 , 天 上 的 飞 鸟 来 宿 在 他 的 枝 上 。

我们用同样的逻辑,用撒种的比喻和稗子的比喻来解释这个就很清楚了。芥菜种也就是神的道,那田地就是我们的心,最终会长成很大的树,也就是教会;但是却有飞鸟宿在它的枝下。飞鸟——前面的飞鸟是谁?前面的飞鸟是撒旦。飞鸟总是在圣经里代表不好的,把种子叼走的这肯定是不好的。飞鸟宿在枝下,说明会有一些假的,但他依然说他是信的,会藏在树底下;(这里的“飞鸟”)也还是这么一个形象。

面酵也是一样,面酵在圣经里总是预表着罪。所以这是一个预表,一个picture,一个图像。有 妇 人 拿 来 , 藏 在 三 斗 面 里 ,要(直 等)全 团 都 发 起 来 ;发起来的有酵的面,其实里面很多空气,它看起来很大一团,但是它真正的面没有那么重,没有它显明的那个体积那么大。就是,教会并不是所有人他都是真地从里面接受的,看起来很多人在里面,但是很多是空气,可能是因为酵来的——假的。所以这个一样的也是这个道理。

前面4个都是在讲一个意思,就是天国,也就是今天过渡期间的教会时代。神的国、神的家会有很多像法利赛人那样,口头认信,但其实心里不接受。真正神的国是存在人的心里,所以我们要对自己诚实,这就是13章给我们一个很宝贵的教训:要诚实。我是怎样的人,是我自己面对的,我来负责的,我不是要演给别人看的,我不是说我在教会里外面有个标签;我去,我奉献,然后我做善事,我就是得救的。所以,(这里)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

44节往后连续几个比喻,它切换了一个角度,讲到了神自己。44节,
马太福音13:44
44 天 国 好 像 宝 贝 藏 在 地 里 , 人 遇 见 了 就 把 他 藏 起 来 , 欢 欢 喜 喜 的 去 变 卖 一 切 所 有 的 , 买 这 块 地 。

他是站在神的视角,神是那个买这块地的人。他看见了宝贝——是谁呢?就是有信心的孩子,就是真得着的救恩孩子。这个角度一切换,我们刚才看见是天国里的两种人:一种是假冒伪善的;一种是真正信的。然后,真正信的人在神眼里是什么角度呢?就是宝贝,(45节)就是珠子。我们知道以色列总是代表地,总是用地来表示的;世界或者外邦总是用海来表示的。那珠子是从哪里出来的?珍珠是从海里出来的,而且,珍珠(若)要生成,是需要很多痛苦的阶段,是这个蚌经历很多痛苦才能生出珍珠的。所以珍珠很珍贵,宝贝很珍贵。一个代表犹太人的信的;一个代表外邦人信的;(合)在一起就是教会了。

所以,神在这,既是44节里那个人——来买地的,又是45节里那个买卖人——来买珠子的,而且他(都)是变卖一切所有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词——他变卖一切所有的(44节);46节,他变卖一切所有的——耶稣的确把他一切所有的都给出来了,就是他的生命,他把他的生命献上,来把我们这些有信心的孩子买回去。

所以,在神眼里他看什么看得最重的?看我们的信心,不是我们的善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可能把这两节经文解成是我们去买,我们去寻求;因为我们不可能变卖我们所有的来得着神;我们什么也没有,我有什么配得神来救我呢?我卖什么呢?如果我在地上真的就是一个罪人,我拿什么来跟神换他的生命?所以只有他可以,他配得。他来卖,他卖完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给出来,才把我们这些不配的、但是在他眼里却看为珍贵的、有信心的孩子买回去。

47到50节,他在讲这个最后末后的收网,也就是代表不同的人被审判。世界的末了,有的神要赏赐,就是义人,义人就是信的人;有的(50节)要丢在火炉里,最后要哀哭。所以神是站在他的视角,审判是站在他的视角。他买地、买珠子、买宝贝,也是站在他的视角。所以信的人,就是好的,他会拣出来,收在器具里(48节);不信的人他会给他们公义的审判。

到51节和52节这个小比喻,他是在讲文士;文士是谁呢?是法利赛人。他们信呢,就 像 一 个 家 主 从 他 库 里 拿 出 新 旧 的 东 西 来新的是什么呢?就是信心!旧的就是法利赛人真是那假冒伪善的义,就是律法,行律法称义的这样的一个教导。他要把这两个都拿出来。事实上耶稣基督的救恩是行全的律法,是已经完成了旧约一切的预言,法利赛人、文士是不需要再回去了。所以在这儿,他再一次让我们看见这个鲜明的对比:我到底是要里面还是外面?我是要标签,我还是要真实的本相到主面前去接受。

同样,13章的最后53节到最后58节,为什么耶稣在拿撒勒被人厌弃呢?还是因为标签。耶稣是个木匠的孩子,家里也很穷。拿撒勒人当然一看标签,怎么会觉得他像是神的先知呢?更不可能想象他是神了。所以在这里,同样告诉我们,这个段落放在整个13章的结构里,要再一次证明我们是靠什么被神悦纳的呢?就是我们的心——就是我要作那好土,把种子接进去的;我要作那麦子,是生出果实来的;我要作那个树,那芥菜种子最终长成树的。

在拿撒勒人这里,他们看见的,是和法利赛人的角度是一样的。他看见自己的表面、行为,我是不是行全了律法?他们是不可能行全律法,他是不是能够因为行律法被神接纳?所有这一切,到最后都归到一个点,还是我们整个13章的主题,我们是靠什么被神接受的呢?是靠我们的信心,也就是我里面生出谦卑的心,我想要寻求神的赦罪的恩典,我想要接受耶稣基督成为我的救主。盼望我们每一个人都以拿撒勒人、法利赛人为警戒,我们谦卑寻求主。哈利路亚!

您没有评论权限

搜索

相关文章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