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

每日读经-《马可福音》12章


Download

我们来看《马可福音》十二章。这一章是和一些宗教人士的交锋,实际从十一章的后半段就已经开始了,我们在《马太福音》里有过详细的分享。《马可》记述的比较短,但主要的几个故事都在了,然后十二章的后半段在讲耶稣的教导,因为前面是敌人的挑战,后面耶稣就开始给我们一些很宝贵的教导,借着当时祂的话。

我们先看几个独立的故事,1节到第12节是在讲一个比喻,一个佃户的比喻。在这个故事里,我们都很熟悉,就是在讲主人有葡萄园,然后佃户并不尊重他,主人不断差仆人去,但是最终呢有的是打了、伤了,然后佃户把他的爱子,也就是把主人差去了,儿子最后又被杀了。所以主人就说我最终还是要把这园子另外转租给别人,然后要除掉这些园户。这里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就让我们看见神的爱在整个故事里就显得很充分,祂并没有一次就把所有的园户都除灭,祂不断的差人去讲,祂盼望人悔改。所以主人就是神的形象,这些园户就是悖逆的人,在这里是犹太人,其实我们也一样。神知道人的本相是怎样,但神总有忍耐总有等候的时间盼望人悔改,这也让我们看见神不拿走我们的自由意志,祂总是希望我们在听见祂话之后,愿意改、愿意听,所以神是用话语来教导我们的,这是让我们看见的。祂不逼迫我们,也不用东西来引诱我们。撒旦用的方式,或者逼迫,或者引诱,或者用我想要的摆在桌上,或者拿把枪摆在桌上,他总是有一个方式想要夺走我的选择,无论哪一种方式都不是我自己情愿的。但是神不是这样,神只是用柔和谦卑的话,却坚定的真理的话来跟我讲。不断地差一次仆人,两次仆人,三次仆人,不断的差人,仆人就是神的工人,在旧约就是这些先知们,最后神差儿子基督来,再来把这道理讲给我们听。

犹太人先是听见拒绝了,然后历世历代的外邦人也有听见了,很多也拒绝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神的爱,祂是长阔高深的,祂忍耐等候,但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最终会有审判的。第9节,
马可福音12:9
9 这 样 , 葡 萄 园 的 主 人 要 怎 麽 办 呢 ? 他 要 来 除 灭 那 些 园 户 , 将 葡 萄 园 转 给 别 人 。

所以我们不可能说最终我只要做我自己想做的,是不会有后果的。我们在这地上也就是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当我们进到永恒里,我就要面对永恒的审判,我若在地上没有做那最重要的决定,也就是接受基督成为我的救主,求祂赦免我的罪,我没有这么做,我在永恒里必然要面对审判。在这个很小的故事里,既让我们看见神的爱,又让我们看见我们必须要做回应的这个责任和紧迫。这责任不是对别人的,是对我们自己的生命负责的一个责任,如果我对自己都不负责,我还能指望谁呢?所以我们在这儿,我们要做的是要做一个谦卑的,求主怜悯的园户,说主啊,我是罪人,求你赦免我。

13节到34节连续三个故事是三批人来挑战祂,我们在《马太福音》也分享过。第一个是13节到17节,是几个法利赛人,他们来问了一个很刁钻的问题,问可不可以纳税给凯撒。他们并不是想要答案,他们就是想让耶稣和众人之间起纷争。所以我们看见属撒旦的人,他做的事情总是破坏关系的,因为如果耶稣说要交税,百姓就会很恼火,耶稣说不要交税呢,罗马兵丁和官长就一定来了。所以无论怎样,耶稣总是会进到一个难处里,这就是他们一开始想的。在这儿让我们看见撒旦就是来破坏的、拆毁的,耶稣是来修复关系的、是来建造栽培的。神的智慧在此充分的显现出来,耶稣用一个钱,说这相和号是谁的?是凯撒的。所以他说了一句著名的经文,17节,
马可福音12:17
17 耶 稣 说 : 该 撒 的 物 当 归 给 该 撒 , 神 的 物 当 归 给 神 。 他 们 就 很 希 奇 他 。

这句话聪明奇妙就在祂让我们从这两个要交还是不要交这两个选项里出来,回到更高的层面,就是我在地上我到底是要地上的,还是要天上的?所以法利赛人很愚蠢,就是他认为地上的就是绝对的,当他认为地上的是绝对的时候,耶稣就没办法在这个选择里选了。耶稣告诉他地上的不是绝对的,凯撒的物不是绝对的,凯撒的物归给凯撒很正常,因为钱就只是在地上有用么,神的物归给神了。我们是有灵的活人,我的灵是会存到永远的,或者在永生里或者在永死的地狱里,这个是我要去想的。所以神总是把我们从我们的难处里抬高了,带到更高的高度就过去了。我们可以求神帮助我们挪去在我们地上航行过程中的礁石,那神也可以帮我们抬高,把海面抬高了,那礁石自然就过去了。

我们要活在日光之上,而不是日光之下,所以这是一个神借着这17节启示给我们的。凯撒的物是日光之下的,神的物是日光之上的。所以当我们从日光之下的一个选择里——要交不要交?很为难的时候呢,神说其实你真正的选择是选择活在太阳下面还是日光之上,与神同在?

所以在《马可》十二章的18节到27节,是另外一群人来了——撒都该人,这群人是非常世俗的宗教人士。世俗就是他们只享乐今生,所以他不相信复活,他也不敢要去相信复活,因为有复活就要有永恒的责任了,最好没有复活,今天就吃喝快乐吧。保罗在书信里也是这么讲的,如果没有复活,那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就要死了。

没有复活就意味着没有盼望,就意味着今生就是绝对的,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显明撒都该人他们里面真正的心其实是不信的。虽然他口头称信,但是他不信,所以他用了又很刁钻的角度,一个人娶了妻又死了,这个妻子还要连续改嫁了,连续有7个,然后复活了后她是谁的妻子?人总是把自己的有限去放到一个绝对的位置来挑战神,就好比一个生活在平面里的蚂蚁,它总是要挑战在天空飞翔的鹰,说你怎么能够这么快从这个点到那个点?它不知道可以飞的,因为在它那儿只有一个方式,就是爬过去。我们对着神就是像一只蚂蚁对着鹰,我认为就是只能这样,所以耶稣说,我们复活了以后是不娶也不嫁的,是每一个都是独立的,乃像天上的天使一样。而且耶稣再一次确认了,借着最后的几节,说我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借着这两句经文确定一定有复活,神不是死人的神的意思就是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他们都是在信心里死的,就是他们相信神的应许,他们相信复活。所以神是他们的神,因为他们最终一定会复活。神是复活人的神,神是真正有信心的那些人的神,那些人就是活人的,不是死人的,死人就是不信的,死人就是永死的,就是我认为我活着今生就结束了的,等他进到永恒里去以后他就知道他错了。在这一段神再一次让我们看见我们的有限,而神回答呢,又继续帮我们从有限里,日光之下带到日光之上。

十二章28节到34节是第三个挑战。文士来了,文士是研究律法的,他说什么是律法中、诫命中最要紧的?耶稣就说是爱神爱人。那这个文士呢,他的问题其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角度,就是我们怎么来看待神给我们的命令,在地上,有没有什么总纲?这总纲就是尽心、尽兴、尽意、尽力爱主我的神,就是爱神,以及爱人如己,因为这就是神的命令。所以神就是爱了,这就为什么使徒约翰总是告诉人你们要彼此相爱,使徒约翰被人称为爱的使徒,因为他知道神给人的命令这就是一个总纲。这个给我们的启示呢,在33节借着文士的回答就非常好了,他说,
马可福音12:33
33 并 且 尽 心 、 尽 智 、 尽 力 爱 他 , 又 爱 人 如 己 , 就 比 一 切 燔 祭 和 各 样 祭 祀 好 的 多 。

这个文士他答得很好,所以神还夸奖了他,他讲了一个点,就是宗教不能救人,宗教就是祭祀,就是人的行为,就是我来取悦神,我有资格被神接纳,这么一个逻辑。什么是真正的被神接纳的呢?就是我把我的主权交给神,我尽心、尽意来爱祂。就是我把我自己放在这个爱的关系里,就是我们一直讲的信心,我相信祂。所以我如果是站在宗教的角度,站在我能够有资格行全这诫命的角度,我就会去挑战神,你觉得诫命哪一条最好?所以某种程度这个文士在和耶稣的对话里,他其实是有一个更接近、真正得救的一个转变的。他是带着骄傲,带着能行律法的骄傲到主面前来,是带着谦卑、明白我是因着信,因着对神的爱而最终得救的,因着对神的信心、谦卑而最终得救的。而这些会比我能不能献祭,我有没有资格会更宝贵。

所以从这以后,就没有人再敢问耶稣什么话了,耶稣在这之后开始了后半段祂的教导。他的教导第一祂先用一个问题来显明所有这些挑战祂的人无知。所有挑战祂的人都是站在自己明白圣经的假设上,他们觉得他们明白,但他们却不能回答不能解释36节这句经文。所以耶稣想告诉他们,你们有限。耶稣做的一切事都是让人谦卑的,祂的教导也是这样。38到40节呢,祂是用直接的教训或者说责备来告诉我们的,前面是显明我们的无知,35节到37节这段对话是显明我的无知,我既然知道圣经,我怎么不能解释这节经文呢?38到40节是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就像法利赛人一样,我们的假冒伪善是怎么样的?其实心里想的是寡妇的家产,是钱财,外表却要让人看见我很敬虔,我愿意祷告。

最后一个很宝贵的故事,41节到44节,是寡妇的奉献。这个很小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神看重的?不是绝对的数,是我的心。所以耶稣说,44节,
马可福音12:44
44 因 为 , 他 们 都 是 自 己 有 馀 , 拿 出 来 投 在 里 头 ; 但 这 寡 妇 是 自 己 不 足 , 把 他 一 切 养 生 的 都 投 上 了 。

所以祂的结论是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我们今天常常会觉得我们是有资格的,或者说我是有善行的,但是我们却不知道主的标准。主的标准并不是我们认为的我捐了100块钱就比捐了10块钱的要更蒙神悦纳。恰恰相反,如果10块钱的他只有10块钱,而我却有1万块钱,这个差别在神那儿借着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了。所以神要的是我的心,我们也可以想一想,耶稣是创造万有的,祂会缺东西吗?这千千的牛羊和万万的油岂不都是祂的吗?祂怎么会要人献祭呢?万有都是祂的,祂为什么会要钱财呢?甚至黄金不都是祂造的吗?都是祂创造出来的吗?我们为什么会说我拿钱财给你呢?其实主无非是因着祂的主权,祂把不同的东西分在人这里,有的钱财多一点,有的少一点,有的健康好一点,有的健康差一点,但是神不会问我们要超过我们有的。如果一个人他一生只活了50年,一个人一生活了80年,多的那30年,他是怎么处理的呢?神不会为那50年的要80年的时间,同样的道理神不会问一个只有100块钱的去要1万块钱的奉献,所以神祂只会问我们要我们有的。

我们的心呢,我们常想的是我想要有更多。所以借着这个故事神告诉我们,我要想一想我已经有的,我是不是荣耀了神的名?所以我要给更多或做,来处置神给我的东西,可以是钱财,可以是时间,可以是健康,可以是我地上的才能,一切一切,我怎么处置?因为这些都是神给的,我是学那穷寡妇,把它都仰望交托给主呢?我还是学那些财主,我只是分一点给主,我主要还是在想我怎么才能得更多?

这是一个颠覆性的道理,神放在《马可》十二章的最后,借着前面的这个教训其实让我们看见神更看重的是我如何谦卑自己,以祂的心为心,不看地上的、日光之下的事,只以日光之上的、主的事为念。所有这些才可能使我们做到像这穷寡妇这样,也求主使我们真的能够活出圣洁荣耀的生命。哈利路亚!

您没有评论权限

搜索

相关文章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