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
每日读经-《以斯拉记》3章
- 背景资料
- 分类:每日读经
- 发布于 2020年9月19日 星期六 14:19
- 点击数:8796
我们来看《以斯拉记》的三章。这一章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1节到第7节,第二个部分是8节到最后。主体的内容是在讲建殿之前的工作和建殿的根基的设立。
之前他们先恢复的是按照神的话语去生活的这样的一个方式。这个中间的核心就是献祭恢复跟神的交通。所以这一点给我们今天很大的鼓励,我们知道神是不变的,当神感动居鲁士王带领他们回来,又保护他们走那么长的路,几万人回到原地,他们继续回到神面前用的还是摩西律法,还是神的话。神在几十年前使他们被掳的时候和今天,神依然是那个神,只是因为人在悖逆中最终选择了咒诅,人在顺服中最终选择了祝福。
所以在这里,人选择回到神面前去,还是做的跟当年列王的时代是一样的:他们要献祭,他们要守住棚节。只是当时他们没有一个自己的王,只是他们没有一个完整的献祭的方式。所以他们只能在第3节,
以斯拉记3:3
3 他 们 在 原 有 的 根 基 上 筑 坛 , 因 惧 怕 邻 国 的 民 , 又 在 其 上 向 耶 和 华 早 晚 献 燔 祭 ,
这是个非常典型的形象:他们没有完整的献祭制度,因为周围都是仇敌;他们是刚刚归回。不但如此,他们连殿都还没有建起来。但他们的心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就是他们愿意在他们可以的能力范围内,可以的条件下,归回律法要求的生活,恢复敬拜神的生活。所以这是我们今天分享的第1个点。
我们分享的第2个点,也是我们今天分享的重点,就是重建圣殿的根基。这是个很美的画面,当他们开始把圣殿工作放在一个最主要的位置的时候,神就祝福他们。我们注意在第7节开始呢,
以斯拉记3:7
7 他 们 又 将 银 子 给 石 匠 、 木 匠 , 把 粮 食 、 酒 、 油 给 西 顿 人 、 推 罗 人 , 使 他 们 将 香 柏 树 从 利 巴 嫩 运 到 海 里 , 浮 海 运 到 约 帕 , 是 照 波 斯 王 古 列 所 允 准 的 。
又是西顿人和推罗人帮助他们,当年所罗门圣殿的时候就是西顿和推罗把黎巴嫩的香柏树给他们运过来的,现在还是这样。这里面都有神的看顾,他们等于又恢复到原来跟神最亲密关系的状态下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到第8和第9节讲的都是神感动人起来开始建这个殿。所以第10节开始建殿,就是立根基了,所以第三章的一个重点就是立根基的情形,
以斯拉记3:10-11
10 匠 人 立 耶 和 华 殿 根 基 的 时 候 , 祭 司 皆 穿 礼 服 吹 号 , 亚 萨 的 子 孙 利 未 人 敲 钹 , 照 以 色 列 王 大 卫 所 定 的 例 , 都 站 着 赞 美 耶 和 华 。
11 他 们 彼 此 唱 和 , 赞 美 称 谢 耶 和 华 说 : 他 本 为 善 , 他 向 以 色 列 人 永 发 慈 爱 。 他 们 赞 美 耶 和 华 的 时 候 , 众 民 大 声 呼 喊 , 因 耶 和 华 殿 的 根 基 已 经 立 定 。
他们又回到大卫当时所做的安排,回到律法书上的安排,前面我们讲到律法书的安排,都站着赞美耶和华,他们彼此唱和赞美称谢耶和华说,祂本为善,祂向以色列人永发慈爱。
所以重要的是,就像我们昨天分享的,不在乎我们在地上得着什么属地的祝福,哪怕是成吨的黄金,我们对神疏远了也没有意义。哪怕我们是被掳归回,甚至连自己的王都没有的一群余民,余剩下的,剩下的余民,但是神却使得我们重新对祂有正确的认识,就是他本为善,祂向以色列人永发慈爱。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不是神,他们怎么可能回得来,甚至回来继续在原来的地方建圣殿。
所以他们赞美耶和华的时候,众民大声呼喊,因耶和华殿的根基已经立定,12节,
以斯拉记3:12-13
12 然 而 有 许 多 祭 司 、 利 未 人 、 族 长 , 就 是 见 过 旧 殿 的 老 年 人 , 现 在 亲 眼 看 见 立 这 殿 的 根 基 , 便 大 声 哭 号 , 也 有 许 多 人 大 声 欢 呼 ,
13 甚 至 百 姓 不 能 分 辨 欢 呼 的 声 音 和 哭 号 的 声 音 ; 因 为 众 人 大 声 呼 喊 , 声 音 听 到 远 处 。
那是个很令人感动的画面,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时间,耶路撒冷被攻陷,被尼布甲尼撒攻陷是公元前的586年,《以斯拉记》第一章,波斯王居鲁士元年发这个命令的时候,是公元前538年。公元前586到公元前538,整整过去了48年,48年过去了,当时的20岁的人已经68岁了,当时30岁的人已经78岁了。那个时候在被掳状态下,我们可以想一想,人也很难说(有)非常好的富足的条件,他们艰难的活了将近50年的时候,他们又回到这块地方,继续再建这殿。我们可以想一想,他们哭号的声音里面的情绪是很复杂的。我们先回到(把我们放在)当时的以色列的那些老年人的这个心态里,我们等会儿再看应用在我们自己的身上,这个情绪复杂就是他们被掳的时候,我们先不说他被掳的时候是七八岁,这个他们很可能没有概念;如果他们被掳的时候已经20岁了,已经非常清楚知道在发生什么,圣殿那时候是被烧掉的,整个耶路撒冷城是被拆掉的。我们可以想一想,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可能会想,完了,我这辈子回不去了!神的殿就此完了!
所罗门的圣殿,极其荣美的一个圣殿,就在我眼前被拆了;极其坚固的一个耶路撒冷城,在我眼前被毁了。所以当我离开的时候,当我年轻离开的时候,这个画面很可能会在我脑海里印整整48年。我不能想像啊,因为在48年里,他们都是在巴比伦的王朝下(整个巴比伦王朝到居鲁士元年就沦陷了。我们在《但以理书》里面看见过这个换代的这段历史),所以他们是在一个被殖民的状态(巴比伦国一度是非常强盛的),他们很难想像他们有一天还能回去。就算居鲁士王起来换了一代,他们也很难想象他们还能回到(因为在外邦地连朝代都换了),哪还有机会回到原地呢?就算能回到原地,哪还有机会再去重建这个殿呢?
所以这个哭号里,对神的感恩是占了极大的部分的。就是我们当看见神的信实和神的作为的时候,尤其是当我们从罪中走出来的时候,我们表现的就是这哭号的形式。就是如果年轻人他们就是在外邦地出生的,比如说这时候48岁以下的,其实他们都不知道曾经发生过什么,他们不知道以色列以前的事,都是老年人跟他们讲的。那时候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建圣殿的根基(如果他们跟着家长一起回到这块原地开始建这个殿)的时候,他们可能更多的是欢呼。所以欢呼声和哭号声夹杂在一起,这就是人在不同的自己的经历里,来到神面前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应用在我们身上,我们就像这老年人一样,我们每一个今天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我们可以好好读一下这段话,我们就知道他们为什么哭号了,因为我们也是同样的心来到主面前的。我们知道我们在不认识主的时候我们是一个怎样的境况,我们是怎样的没有盼望,这个罪的后果是怎样把我带到一个地步,就像一个外邦地的奴仆一样。他们在外邦地就是奴仆嘛,他们是被掳的,他们不是一个本地的居民。我们在罪中就是罪的奴仆,我们没有盼望,四周都是黑暗的,我也不知道哪一天还能见到光,日子就是一天一天的熬着。当我们见到神的救恩的时候,在祂的救恩里,我们跟随祂,见到祂恢复的工作的时候,把我在罪中失去的那喜乐、平安、关系、爱通通恢复的时候,我们的反应就跟这老年人一样的,就是哭号啊,就是我们有极大的感恩,但是是用眼泪来表达的,里面的心是很复杂的,但是那情感,那从里面出来的感谢和赞美也是大的无比的。
所以同样在场的两批人,哪一批对神的认识更丰富、更完整、更扎实呢?肯定是这些老年人。我们今天每一个在罪中归回的人,我们都是如此的蒙福!我们都在主面前,用感恩,在哭号里的感恩,来表达我们对祂那极深的感谢和赞美。哈利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