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经
每日读经-《以斯帖记》2章
- 背景资料
- 分类:每日读经
- 发布于 2020年10月11日 星期日 14:34
- 点击数:7318
我们来看《以斯帖记》第二章。这一章是以斯帖被立为王后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里一样也是神的作为和人的选择、人的回应。我们先来看二章的1节,先看人的部分是怎样的。
以斯帖记2:1
1 这 事 以 後 , 亚 哈 随 鲁 王 的 忿 怒 止 息 , 就 想 念 瓦 实 提 和 他 所 行 的 , 并 怎 样 降 旨 办 他 。
这里很有意思。我们补充一个历史的背景:当时的马代波斯国,王其实是有神的权柄的,大家就像把埃及王当神对待一样,也当神一样对待马代波斯王,其实是一个偶像崇拜。在之前的尼布甲尼撒国,也是巴比伦国的尼布甲尼撒王也是这样,都立了一个金像,大家去拜他,在但以理的时代,他的三个朋友不拜。所以这里导致王的命令是不可更改的,这是我们今天补充的很重要的一个信息。所以在《以斯帖记》里面,即便最后以斯帖来想要设法更改王因着哈曼所给出的错误命令的时候,王也只是把自己的戒指给他们,让他们发新的命令,而不能让他们把原来的命令推翻。这就意味着,把王当做神,就使得王不能认错。这就能解释昨天为什么王最后让瓦实提王后出来的时候,他不能说我错了,他只能说王后不对,然后把王后贬了,所以导致今天二章1节,他其实后悔了(他想念瓦实提,和他所行的并怎样降旨办他。因为他愤怒止息了;他在当时生气,他现在回过乏来了),他觉得不对,还是挺想念王后的。在人看来,这时候其实只要认错就好了,因为我们是人——虽然我是一个国王,我还是人;在我之上还有一个真正的王就是神,就是永生神!这一点认识是地上属神的人和不属神的人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我们里面是不是真的对神有信心,有敬畏的心,有依靠的心。
我们知道波斯王他们是没有的,他的大臣也是没有的,他们依然是按照他们国家的法律来行的,就是:王说了(王就像神那样),就不能改了。神怎么能犯错呢?神怎么能做错事呢?王就没有办法了。可这时候他想念(王后),第2节,
以斯帖记2:2-4
2 於 是 王 的 侍 臣 对 王 说 : 不 如 为 王 寻 找 美 貌 的 处 女 。
3 王 可 以 派 官 在 国 中 的 各 省 招 聚 美 貌 的 处 女 到 书 珊 城 ( 或 译 : 宫 ) 的 女 院 , 交 给 掌 管 女 子 的 太 监 希 该 , 给 他 们 当 用 的 香 品 。
4 王 所 喜 爱 的 女 子 可 以 立 为 王 后 , 代 替 瓦 实 提 。 」 王 以 这 事 为 美 , 就 如 此 行 。
又来了一个,就跟昨天我们分享的大臣米母干一样。他讲完以后,王也以他的话为美,21节,一章21节,
以斯帖记1:21
21 王 和 众 首 领 都 以 米 母 干 的 话 为 美 , 王 就 照 这 话 去 行 ,
这个话真的对吗?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肯定不是把王往对的方向去带。什么是对的呢?错了就认啊!悔改是(朝着)对的方向悔罪,然后掉头;王到王后面前认自己的不对(王后肯定有她的不对,我们等会来看),王的不对,就是他当时下的这个肯定不是对的命令,他应该错了就是错了。但是底下的大臣和侍从,各自出了一个不好的主意。这个侍从出的主意,侧面反映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如果说大臣出的主意跟瓦实提王后还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话,这个侍从出的主意就只能告诉我们,这个瓦实提王后也的确不是属神的人。
我们可以想一想,当一切这些事情都消停了之后,当王真的想念王后的时候,身边能出主意的就是侍从(这时候不是大臣,应该是宫中的人)。侍从应该和王后是有直接联系的,估计有可能是太监、是宫中掌管一切其它相关事情的官员。这个时候,王后作为宫中特别重要的一个位置的人,这个侍从按道理应该是会替王想一个办法(因为王已经起了这个心),使王和瓦实提王后能够重逢,能够重合(我们知道在后面,王下错了命令,因为哈曼的谗言要去杀犹太人的命令,都能用其它的命令来盖过它),这个(解救王后的)方式,我相信当时他们真要想一想,一定能想得到的。
这个时候侍从出的主意,相当于就把瓦实提王后被废给永久的坐实了。所以这让我们看见,人选择的背后,其实都是里面我是怎样的人,才会带出这样的选择。这是我们今天分享的第1个重要的点(属灵上)。我是怎样的人,比什么都重要!神是怎么带领我们的?是通过改变我们带领我们的。我们总是要神去改变我的环境来带领我,神不是这么带领的。神若要改变环境,我们在地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了。疾病也好,灾难也好,为什么神不都挪去就好了嘛?神不是这么带领我们的,神要改变的是我们!神是在环境里要带领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里面的灵,祂是在把我们养成、带领成耶稣基督的样式。当我们里面改变了,我做的选择自然就会合神心意了;当我不合神心意的时候,一定是我里面的人不对了。
所以,王后显然对周围的这些侍从、官没有特别好的关系,王后对他(所做的),应该不是使他能够感恩的。我们可以看一下对应的例子(第二章我们会有两个显明的例子,一个是瓦实提王后,一个就是以斯帖)。以斯帖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我们来看一下第9节。前面的细节我们就不讲了,希该是谁呢?希该就是掌管女子的太监,他是专门替王来照顾这些潜在的候选对象的,
以斯帖记2:9
9 希 该 喜 悦 以 斯 帖 , 就 恩 待 他 , 急 忙 给 他 需 用 的 香 品 和 他 所 当 得 的 分 , 又 派 所 当 得 的 七 个 宫 女 服 事 他 , 使 他 和 他 的 宫 女 搬 入 女 院 上 好 的 房 屋 。
这就奇怪了,所有的女子一开始都不认识希该,因为王宫谁也没有进去过,但希该一看见以斯帖就喜欢她(我们总要有个原因嘛。我们等会往下看),喜爱她恩待她,急忙给她需用的香品和她当得的份,又派当得的7个宫女服侍她,使她和她的宫女搬入女院上好的房屋。这个非常有意思,是急忙!注意,就是他喜悦以斯帖到一个地步,他的动作是急忙。然后需用的香品、当得的份给她,当得的7个宫女服侍她,而且是上好的院,显然是区别对待的。但是,注意这里他没有把超过她当得的给她,都是当得的。就是按道理我们觉得喜欢就可以给她17个宫女、20个宫女,他没有;她当得的7个,她当得的香品,当得的给她,然后在他的权力范围内,挑了一间上好的屋子给她,那都是因为她必须要住一间屋子,也都没有超过她当得的份。
我们继续再往下看,第15节,
以斯帖记2:15
15 末 底 改 叔 叔 亚 比 孩 的 女 儿 , 就 是 末 底 改 收 为 自 己 女 儿 的 以 斯 帖 , 按 次 序 当 进 去 见 王 的 时 候 , 除 了 掌 管 女 子 的 太 监 希 该 所 派 定 给 他 的 , 他 别 无 所 求 。 凡 看 见 以 斯 帖 的 都 喜 悦 他 。
这就解答了以斯帖是个怎样的人,都在一些细节里让我们知道的。所以《以斯帖记》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一卷书,它把所有的细节,关于神的细节,关于神的形象,关于人的选择都藏在一些细节里。神在这里并不是一个有形的位格出来,说神做了什么,神做了什么,我们都是看见的一个“巧合”:一件不可能的事又发生了;又一个“巧合”,一件不可能的事又发生;当发生10个巧合,你就知道这事不是巧合。人的形象也是这样,以斯帖在人看来好像运气好:瓦实提被废了,她又来了;来了又碰到一个希该又喜欢她,每次都是“运气好”。但你10次“运气好”,你就知道这不是运气好,这就是我们看《以斯帖记》特别重要的角度。我们要相信一切都是因为神的带领,不是巧合,我们要相信一切都是因为神改变了以斯帖,改变了我们,不是我们运气好。
所以在这里,瓦实提也不是因为她运气不好,而是因为里面的瓦实提王后还是属地的,所以她没有办法得着周围人对她的喜悦。整个《以斯帖记》我们看来就是一个特别美的话剧:在前台会有一些有形、非常鲜明的性格的人物——王、王后、以斯帖、末底改、哈曼,这都是前台的;在后面隐着的后台的一群人,有什么呢?有书珊城的百姓、有太监希该、有侍臣米母该、等会还有一些在王身边跟他说话的(王问问题的时候总有人回答),就是背后的这些人。背后这些人都是非常清楚的,让我们知道神是怎么带领的。
我们可以想一想希该是什么呢?希该就是典型知道什么是好(的人)。我问问自己的良心,我就知道谁是好的(我们等到后面几章,杀以色列犹太人的命令出去以后,整个书珊城都恐慌,因为书珊城不都是犹太人。别人为什么恐慌?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命令太恶了:就是因为一点个人的恩怨,要把整个族都杀了。谁敢在书珊城待下去呢?)。所以每个人的里面神都给了良心的声音、神都给了一杆秤,就是我们中国古话讲的,人心里都有杆秤:希该心里有一杆秤,侍臣心里也有杆秤,甚至米母干心里也有一杆秤。他们虽然是不属神的人,他们依然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神借着他们这样的选择,一点一点最终也一样带到最好的结果里了。当然我们真正要看见的正面形象、榜样是以斯帖。
所以这让我们看见,以斯帖她最终做的这个选择,是因为她本来就是这样的人。我们可以看一看以斯帖在第二章的一开始,二章的第7节,
以斯帖记2:7
7 末 底 改 抚 养 他 叔 叔 的 女 儿 哈 大 沙 ( 後 名 以 斯 帖 ) , 因 为 他 没 有 父 母 。 这 女 子 又 容 貌 俊 美 ; 他 父 母 死 了 , 末 底 改 就 收 他 为 自 己 的 女 儿 。
然后第8节,
以斯帖记2:8
8 王 的 谕 旨 传 出 , 就 招 聚 许 多 女 子 到 书 珊 城 , 交 给 掌 管 女 子 的 希 该 ; 以 斯 帖 也 送 入 王 宫 , 交 付 希 该 。
以斯帖也送入王宫了,这里没有讲任何多余的信息。以斯帖是个非常顺服的孩子,这样的一个举动其实背后的不确定性是非常大的,因为万一王没有选上她,她的人生是有极大的不确定的。在这个背景下,以斯帖并没有想到自己,她顺服他堂兄(末底改,也就是他的养父)的安排,然后她就去了,然后到了皇宫内院,她也顺服希该给她的,她也没有多要,而她越没有多要,就越显出她与众女子(我们可以想一想,这里面可能不是十几二十个几十个的概念了,可能是成百上千个的)的区别。
从这些女子里希该是怎么能够辨识出以斯帖呢?希该只是个代表,其它的众侍从、官员,看见以斯帖的都喜欢她,为什么呢?因为她和别的女孩有极大的区别:她是得着神的!她是属神的孩子!她一切交给神、是从祂里面出来的!
我们今天说,主啊,我愿意交给你,然后我到以斯帖这个情景的时候我就很挣扎,我想我不多要一点香品我不就完了吗?我不多要几个宫女,我不很糟糕吗?我就想方设法要去找希该,我要让我的堂兄去找希该,我要让我认识的一切朋友去找关系......这是人非常正常的、在罪中的反应,这不是信心,这是肉体。所以以斯帖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了(这个时候)。所以我们要知道,选择是以我里面是怎样的人做载体来做的一个决定!我是一个属肉体的人,我是做不出属灵的选择的;当我是一个属灵的人,我就自然做属灵的选择,没有那么挣扎。
以斯帖在这儿挣扎了几个晚上,最终同意进皇宫?她挣扎了几个晚上,最终少要了几个宫女?没有!她就是这样的人,但是神就因此祝福她。而前面那个皇后瓦实提呢,显然她就不是这样的人。所以等到她被废的时候,没有一个站起来说、没有哪个“希该”说:我要替王后说句话;没有哪个侍从说:王啊,我给你出一个主意,你可以让瓦实提王后复位。居然没有!因为她不是这样的人、因为她里面也和众女子一样,想到的是我、是我的肉体、是我的需要,很可惜。但是这却成就了神的美意!这就是我们今天分享的第2个点:神的美意无论怎样最终都能成就!当瓦实提做了选择,希该做了选择,侍从做了选择,以斯帖做了选择的时候,神的美意就成就了,我们注意到这过程没有?!
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我们人最终的结局是神的恩典加我的选择决定的。
我们人在地上的时候,我们永恒的结局还没有决定;当我们没有做好我要接受救恩、还是要拒绝救恩的决定的时候,我永恒的结局还是不确定的。但是神的救恩已经做成了!神给出来的恩典是给到每一个人的!
我愿意做以斯帖?我还是愿意做瓦实提?求神光照我们,让我们做真正从里面明白神的恩典,愿意把自己交给祂,做顺服而蒙福的以斯帖。哈利路亚!